央广网北京5月17日消息 (黄巧 王荣森)近日,记者来到中越边境云南段的苗皇山雷场,采访了正在这里扫雷的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扫雷三队官兵。据了解,该雷场地雷和爆炸物种类多、布设密度高,是中越边境云南段扫雷行动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苗皇山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董干镇边境,顶部海拔1928米,为当地...
头顶炎炎烈日,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从容镇定地排除着面前一触即发的地雷,是中国第二十二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扫雷官兵在这片区域的工作日常。他们来自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是“八一勋章”获得者、“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的战友。作为全军唯一一支陆上扫雷排爆专业骨干力量,近年来,官兵们在国内复杂雷场和...
为了彻底扫除雷患困扰,云南边境第三次大面积扫雷行动从2015年启动。来自各个单位的400余名官兵主动请战,到边境扫雷。他们几乎全都是90后士兵。 在已经清扫干净的老山雷场半上腰上,扫雷官兵们正在浓雾里进行扫雷示范作业。 示范作业时,战士们按照要求匍匐在地面上扫雷。由于时间已久等影响,雷场地雷状况不稳定,战士们扫...
“踏着我的脚印走!”5月5日下午,记者辗转来到富宁县田蓬镇龙包村时,云南省军区扫雷三队三分队官兵在副队长路穆道的带领下,一步步向雷场深处挺进。 “我们又一次为世界放飞和平!”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指挥长陈安游告诉记者,去年11月初展开中越边境云南段排雷行动以来,已扫除雷区面积6.8平方公里,扫雷工作已取得阶段性...
10月25日下午,中越边境广西段新一轮扫雷行动深排雷场扫雷任务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威胁边民安全,制约边境经济发展的南疆雷患就此终结。300多天的扫雷行动,56个雷场,90多名扫雷战士,在200多万平方米的生命禁区,用探雷设备一寸寸地搜索出2300多亩用于边境开放开发的沃土。这样一组数据让人看起来振奋不已,但是在...
历经3年的扫雷行动,他们共搜排地雷及各类爆炸物近20万枚,为当地百姓交还一片净土。扫雷官兵手牵手徒步踏过雷场,证明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安全的!行走在死亡边缘的扫雷勇士,他们冲锋在前,清除雷患。面对朝舰艇漂来的30公斤炸弹,“海上敢死队”又将如何处置险情?央视《军事纪实》带您走近扫雷兵的惊险一刻!《...
日前,记者来到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的任务区采访。漫长的边境线,高山耸立,道路弯曲,山地里种满了橡胶、香蕉、茶叶等作物。青山绿水间,更多的则是标有骷髅头和断肢的“雷区”警示牌,犹如荆棘树,竖起一道道“铁篱笆墙”。 “死亡地带”里,险重的任务、复杂的地势、恶劣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英勇的扫雷官兵。
扫雷官兵中越边境排雷:“死亡地带”续写和平使命 中新网昆明6月9日电 (严浩 柯穴 黄巧)滇南边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然而,这里曾因战火埋下了数以万计的地雷。为彻底消除边境地区的地雷隐患,还民众一个和平安宁的家园,去年11月,云南省军区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在中越边境云南段展开了排雷行动。半年多来,该省军区抽选...
扫雷大队政委周文春则表达了对杜富国的深深敬意:“他是我们扫雷兵的骄傲!”杜富国,一位以“雷神”自居的扫雷兵,他的QQ昵称更是彰显出对“征服死亡地带”的渴望。那双磨损严重的防雷靴,汗渍斑斑的防护服,以及光溜锃亮的排雷工具,都默默诉说着他战斗的艰辛与荣耀。在杂草丛生的雷场中,铁丝、五角硬币、铁钉以及防...
“为了浇铸和平之花,400余名官兵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扫雷指挥部政委周文春已是第四次参加共和国组织的大型扫雷行动,从少尉到大校,他的军旅中有13年时间坚守在祖国西南边陲的雷场上。 鸡年新春,周文春激情澎湃地挥毫泼墨:“三十余载军旅生涯近半时间地雷作伴,四度征战边境雷场数百片雷区全踏遍”,横批“雷伴军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