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种执著是所有烦恼和痛苦的根源。🔍 我相:对自我的执著。我们常常过于关注自己的感受和欲望,这种执著会导致自我中心的思维和行为。👥 人相:对他人的执著。我们容易对他人的行为和言语产生情绪反应,这种执著会导致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 众生相:对众生的执著。我们常常对其他生命形式抱有成见和偏见,这种...
实有执著是解脱中最大的障碍,如果有四相实执则不可能获得真实的佛果,因此宗喀巴大师也在中观论著当中着重强调断除实执。 真正趣入大乘的行者以胜义谛观察时,发心的菩萨不存在,所发的心如阳焰一般不存在,能度化的众生也是无实有的。 大圆满最高境界也是如此,无垢光尊者的《心性休息》前八品讲人生难得至发菩提...
相指的是身心的种种生命活动,每一个身体活动,思想活动都有一种形相,与之对应的是产生这些生命活动的根源,现在说的即生命之谜。种种生命活动是时时刻刻变化无常的,日新月异,不能永恒存在。但是这个产生生命的根源是没有任何变化的。如果不能认识到产生自己生命的这个根源,就会随着种种生命活动的...
须菩提问:“如果有人认为rulai在说法过程中经常提到的四相执著——自我、他人、众生、寿者,是真实存在的,即所谓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是否理解了我说的道理?”须菩提回答说:“不是,世尊。持这种看法的人并没有真正理解rulai所说之法的含义。为什么呢?因为世尊所说的自我、他人、众生、寿者的见解,...
四相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以为有一个我在度众生,人相以为有众生为我所度,众生相是有能度所度种种分别妄想,寿者相是对于所行有各种各样的执著不舍,修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佛祖所说的不取法相,是说众生修行已经达到空掉我执四相的境界,不取非法相,是说众生已经能够舍弃对法相执著的取著...
你这么执着的想知道问题的答案 其实就是已经着了相了!~~ 当然 我非要这么执着的跟你讲这个也是已经着了相了~~~! 咱都是俗人啊 哈哈~~不过说真的,这些东西不是解释一下你就能懂的!~~~也不是我能懂的~~!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其实所谓“相”都是虚妄,执著相为实有,就是错误。
“怎么样为人演说呢?不执著任何一种相,安住于空性中如如不动。”这是一切禅定的根本。即入定时不缘取任何相,在远离戏论的空性中如如不动,不起丝毫分别念,犹如虚空。这种境界不增不减、不破不立,与三世诸佛的智慧无二无别,若能安住于此境界中,则可现见法界实相。如《宝性论》说:“此中无所遣,亦...
不是这样。佛菩萨救苦救难,是天下最大的责任担当。但佛菩萨做这些事,都不会着相,更不会执着功德回报。众所周知,雷锋精神,就是既有责任担当,有做好事不留名,即不执着于相。世间的好人尚且不放弃责任担当同时又不着相,何况佛门中的修行人,更加不会放弃责任担当。不...
比如,不执着于金钱,就执著于清贫;不执着于美色,就执著于禁欲。我们应该超越这种非此即彼的狭隘空间,进入一个更深邃、更开阔的境界。不执著,拥有自由的心态,不受任何束缚,这才是唯一的目的,也是最高的原则。无论你是否信仰佛教,这都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生活哲学。
因为如果心有取相,就是执著于迷识四相,就是我执病;如果执著于法相,执著于……。前面是执著于有能修法的我,就是执著于迷识四相,就是我执病;如果执着于法相,就是执著有实在的法,有所修的法,就是取法相,他就执著于迷智四相,就是法执病;那么,更进一步,空掉我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