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押登记是指执法机关或相关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对涉及违法、违规或需要调查的财产、物品或文件进行强制性的扣留,并进行登记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发生在行政执法、刑事侦查等过程中,以确保相关证据不被破坏或丢失,并用于后续的审查、调查或审判程序。 一、扣押登记的法律基础 扣押登记在法律上有明确的依据。例如,在税收征...
登记和扣押是两种不同的法律行为,它们在实施对象、目的、性质以及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一、实施对象与目的 登记:登记通常针对的是物品,其目的在于记录、确认物品的存在、状态以及相关信息。在法律程序中,登记往往是一种证据保全或行政管理的手段,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一条规定,对于没有被侵...
必要时,可以进行拍照。但若与案件有关且必须鉴定,可以依法扣押,结束后应立即解除。此外,《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97条规定,对于应当退还原主或当事人的财物,通知原主或当事人在六个月内领取;若原主不明确,应通过公告方式告知原主认领。在通知或公告后的六个月内,若无人认领,则按无主财物处理,登记...
一、扣押物的登记 在侦查活动中,公安机关、检察院等机关发现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财物、文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应当进行查封、扣押。同时,必须制作详细清单,记录扣押物的名称、数量、特征、来源等信息,并由侦查人员、持有人和见证人签名,以确保扣押过程的透明...
法律分析: 你好,扣押和登记的区别是:对与案件有关的需要作为证据的物品,可以扣押;对被侵害人或者善意第三人合法占有的财产,不得扣押,应当予以登记。对与案件无关的物品,不得扣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
登记与扣押的区别是( )。 A. 扣押的物品既可以是违法嫌疑人占有的财物,也可以是其他证人所持有的物品;而登记的对象是被侵害人或者善意第三人合法占有的财产,即使可以
NO.2 先行登记保存 法条:《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条。对象: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并不一定是被侵害人或善意第三人合法占有的财物。后果:应当在7天内作出处理决定,逾期自动解除。 NO.3 扣押 法条:《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零七条条。对象: ①对查获或者到案的违法嫌疑...
什么时候扣押什么时候登记 59分钟前 在涉及财物或场所的查封,扣押时,具体的执行时间和程序主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一,关于查封,扣押的期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五条,查封,扣押的期限通常不得超过三十日.若情况复杂,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可以延长查封,扣押的期限,但延长期限亦不得超过三十日...
证据保全,扣押先行登记的规定 2 小时前 证据保全和扣押先行登记是法律程序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它们在诉讼或行政程序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证据保全 证据保全是指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由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或者由人民法院依职权对证据进行固定和保存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