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翼机( ornithopter )是指机翼能像鸟和昆虫翅膀那样上下扑动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又称振翼机。扑动的机翼不仅产生升力,还产生向前的推动力。中国春秋时期就有人试图制造能飞的木鸟。15世纪意大利的达·芬奇绘制过扑翼机的草图。 1930年,一架意大利的扑翼机模型进行过试飞。此后出现过多种扑翼机的设计方案,但...
这架扑翼机虽然无法飞行,但巧妙地实现了翼面的扑动和折叠、扭转等动作。 世界上最早有记载的能够飞行的扑翼飞行器诞生于19世纪,是一位法国人发明的一个以橡皮筋为动力的扑翼机模型。1929年,德国人研制出了一架人力驱动的扑翼机,这架扑翼机是被牵引到空中的,靠人力扑动机翼,...
“扑翼机器人如果翅膀的威力发挥得好,比旋翼机有更多的飞行姿态,包括低空飞行、高空急速转弯扭转,还有翻身动作。”其小巧灵活的特性使其能在传统无人机难以到达的地方穿梭。此外,凭借其隐蔽性和低噪音特性,扑翼机器人可在隐蔽侦察任务中大显身手。提到大家关心的载重...
本文接续前文《两类扑翼理论的对立和扑翼因果关系原理》,揭示底层逻辑的低级错误是如何造成了扑翼学术和扑翼空气动力学的基本框架的扭曲和理论体系结构的致命死结,其中不乏有趣的“脑洞”。再反思百多年以来扑翼科学研究和技术实践严重落后的症结所在,强调当前扑翼科技面临的关键问题。
扑翼系统是飞行器中可实现举升、悬停和推进功能的控制系统,其主要结构为扑翼。扑翼是一种模仿鸟类和昆虫飞行, 基于仿生学原理设计制造的新型飞行器类型的重要结构。与固定翼和旋翼相比,扑翼系统可以用很小的能量进行长距离飞行,同时,具有较强的机动性。研究背景 从古以来,人们对鸟类和昆虫这类飞行生物充满了好奇...
得到科技理论的支持后,从19世纪开始,人类的飞行梦想才逐步从扑翼机转向滑翔机和后来的动力飞机,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实现了人类史上首次重于空气的航空器持续而且受控的动力飞行,由此开创了现代飞机的快速发展历史。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扑翼机重新得到重视。王亚男介绍说,这是因为当时高速摄像机和电子...
微型扑翼飞行器(Flapping-wing Mav)作为一种以自然界中扑翼方式飞行的鸟类或昆虫为模仿对象的新概念飞行器,以其相对于固定翼或旋翼飞行器特有的重量轻、体积小、机动性强、飞行效率高、反侦查能力强等特点在军民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微型扑翼飞行器的研制开始与上世纪90年代,得益于新型材料与...
去年网传一个扑翼飞行视频,解说词说“过于逼真,引来了真鸟”。其实,固定翼航模和滑翔伞都会引来真鸟,并不需要逼真。而我现在要说的是,我一眼就能看出扑翼机共有的毛病——动飞比太大。如果用于军事侦察,我相信很多普通士兵经过短期训练也能容易识别。如果用于隐蔽行动的军事侦察,那可就反而弄巧成拙、自我暴露了...
运动控制是扑翼无人机实现稳定飞行的核心技术之一。它涉及:姿态控制算法:开发基于PID、模糊逻辑、机器学习等算法的姿态控制系统,确保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稳定的飞行姿态。飞行模式切换:实现由起飞、爬升、巡航、机动飞行到降落的多种飞行模式平滑切换。自适应控制:根据实时风况、载荷变化等因素,自动调整飞行策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