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出土的金属管型手铳是1970年在黑龙江阿城县出土的手铳。这件手铳很有可能是元世祖忽必烈与乃颜部作战的遗物,因此有关专家推断出此铳铸造时间最迟不晚于1290年。 明代 手铳 明代是我国火器制造重要时期。明朝手铳相对于元朝手铳,不仅制造数量更多,其制造工艺也更加精湛。洪武一朝,制造的火铳构造大多较为规整,...
手铳:三大代表,各具特色 元朝时期的火铳虽然从“基本盘”上功能比较一致和统一,但其实也分出了不同的类型,主要有:单兵用的手铳,城防和水战用的大碗口铳、盏口铳和多管铳三种类型。 其中单兵用的手铳“身材”细长轻巧灵便,外形上能明显区分出铳膛、药室和尾銎三大部分。圆筒形的前膛内放弹丸,药室部分呈球形...
元铜手铳为元代文物。筒形,上有铭文。整个铳铸有加强箍六圈,铳口外沿及前膛部位铸三圈箍,药室上下铸两圈箍,尾銎铸一圈。药室呈球形隆起。尾銎中空可安木柄,以用手持。尾銎口缘的两侧有两个小孔,可用铁钉固定木柄。为国家馆藏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文物介绍 此件展品呈筒形。整...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规定每艘海运船装备手铳16支、碗口铳4门、火枪4支、火攻箭20支、火蒺藜炮10个及神机箭20支等火器,以防备海盗侵犯。永乐年间,郑和船队广泛配备手铳,以防备海盗来袭,并为其七下西洋的航海历史壮举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
手铳(13世纪) 早在公元10世纪,中国就发明了火药武器,名曰“火枪”、“火龙”。首批用火药发射射弹的火器,严格意义上诞生于13世纪,其中之一就是手铳。它在使用时需要两人配合:一人持枪,一人触动机关。手铳射程短、精度低,但开火时产生的烟、火及巨响还是颇具威慑力。
洪武手铳,明代洪武时期(1368~1398)制造的单兵手持火铳 洪武手铳,明代洪武时期(1368~1398)制造的单兵手持火铳。文献记载中称单眼铳、手把铜(铁)铳等。出土实物有数十件,铳身刻有铭文,涉及手铳的制造地点、单位,监造官的职衔,设计制造的军匠、民匠、教匠、习学军匠、习学军人的姓名,还有重量、制造年月...
永乐手铳,明永乐时期(1403~1424年)制造的单兵手持火铳。是手铳的第三代制品,有永乐七年型和十二年型两种。前者与洪武手铳大致相似,后者有较大的改进:铳壁厚度自药室至铳口递减,使外形成为有一定锥度的圆筒,以适应发射时膛内压力从药室至铳口递减分布的需要;火门外安有一个活动盖,以保持药室内的火药...
元朝(西元1271年-西元1368年)所使用的火器。手铳,元末明初对火铳的一种分类,因形体较轻,口径较小,可在其后装入木柄以手持使用,固称手铳。属火门式(Touch Hole)火器,可以看作近世的火枪与现今各式枪械的前身。使用情形 中国地区 金属制的火铳最早在元朝制造,是元军攻城掠地的利器,现存有元代、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