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 简介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本病在临床上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但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炎、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所以常被称作"小儿手足口...
手足口是指手足口病,一般可以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抗病毒治疗、控制颅内高压、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方式进行治疗,平时要做好隔离、皮肤护理、饮食、运动、病情监测等护理措施。 一、治疗: 1、物理降温:手足口病可能会出现发热的情况,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缓解,比如用温水擦拭身体或者贴退热贴等。 2、药物降温:...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 -02- 感染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急性起病,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传播 1.接触病肤。 2.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等物品。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其他非特异性症状,如咳嗽、流涕、食欲不振、低热、头痛、口腔及咽喉痛等。 手掌部位皮损初为粉红色斑疹,很快进展为水疱,水疱不疼不痒,疱壁薄,内容清亮,周围绕以红晕。 口腔病损位于腭弓前方,最常见于舌和颊黏膜,较少见于唇龈沟及软、硬腭,偶尔见于...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也被称为“手口足综合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和全身发热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发生死亡。
一、手足口病的一般治疗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药物及物理降温退热;保持患儿安静;惊厥病例使用地西泮、咪达唑仑、苯巴比妥等抗惊厥;吸氧,保持气道通畅;注意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二、手足口病的液体治疗 EV71感染重症病例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及心功能衰竭,应适当控制液体入量...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手足口病传染源,隐性感染比例较大。患者发病前具有传染性,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多样且容易实现,主要的传播方式为密切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本病在臨床上以手、足、口腔皰疹為主要特徵,故通稱為手足口病。大多數患者症状輕微,但少數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炎、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病情進展快,易發生死亡。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所以常被稱作"小兒手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