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是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
《所见》的作者是袁枚还是袁牧?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袁枚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考查知识点: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
《所见》作者简介 袁枚 (公元1716年—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清乾隆四年中进士,入翰林,做过江宁等地知县。后辞官,定居南京,在小仓山构筑园林,过着论文赋诗、悠闲自在的生活。他主张诗应该抒写性情,因此,多数作品抒发闲情逸致。著有《随园诗话》、《小仓山房集》和《子不语》等。
身份:袁枚是清代的一位杰出诗人、散文家,以其诗作《所见》而闻名于世。仕途经历:在乾隆年间,袁枚曾短暂出仕,担任过江宁、上元等地的知县,政绩显著,并深受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但由于与上司陕甘使总督黄廷桂不和,他仅在任一年便请假归隐。归隐生活:袁枚归隐后,购买了随园并进行修缮,将其打造成一...
所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所见》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全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用语活泼自由、浅显明了。《所见》是清代诗人袁牧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写了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
此诗写了作者偶然所见牧童骑 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一件小事,通过对牧童的动作 神态变化的描写,表现了牧童天真活泼机智灵活的 性格和热爱大自然情趣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 风光的喜爱之情。全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 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 则寄托情思,用语活泼自由、浅显明了。五言绝句 的...
解析 袁枚,清朝;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是清朝诗人袁枚创作的。其内容是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首诗的意思是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牧童大概是想要捕捉那正在鸣叫的蝉,突然就闭口不再发出声音,一声不响地站着。
《所见》的作者是袁枚。袁枚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著称。《所见》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牧童的日常生活片段,展现了一幅生动自然的画面。下面是对袁枚及其《所见》的 袁枚简介 袁枚是清朝的一位文学家、诗人和散文家。他出生于文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来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闻一多(1899-1946)是一位在现代中国文坛上闪耀的巨星,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文史学者以及革命烈士。原名亦多,字友三,后改名为夕夕,最后改名为一多。他的笔名包括夕夕。1899年11月24日,他诞生于湖北浠水县。1922年,他远赴美国深造,专注于绘画、文学以及中国古典诗歌和英国近代诗歌的研究。1925年,...
《所见》的作者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所见》的作者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 正确改法1:《所见》的作者是清代诗人袁枚。 正确改法2:《所见》的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