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锡可是1918年出生于安徽嘉山明光镇(现明光市)的一位女革命家,汉族。1940年2月,她投身革命,同年夏天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戴锡可诞生在女山湖南岸的戴巷村,这个村庄曾是周边百里闻名的大村落,戴嘉树,她的父亲,是村里的首富,曾任盱眙县西乡桑戴区会长。戴嘉树思想开放,重视教育,让女儿戴...
1940年,汪道涵邂逅了自己生命中的灵魂伴侣和亲密战友——他的妻子戴锡可。戴锡可生于女山湖南岸戴巷村的一个大户人家里,父亲戴嘉树是村内的首富。 戴锡可家庭条件好,又有着十分开明的父亲,所以她与当时很多只能呆在深闺的女孩子不一样,她从小便接触外界的新事物,新知识,长大之后还到了新式学校上学。 思想解放...
1941年,戴锡可在孕期仍担任自来桥区委书记,领导武装民兵与敌人战斗。她的坚强和母爱在涧溪东庄宋家的小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尽管生活条件艰苦,她仍坚持为新生的孩子摇扇驱蚊,同时密切关注抗日斗争的动态。孩子的名字“致远”寓意着对未来的希望和革命的决心。面对日伪军的“大扫荡”,戴锡可放下母爱...
从此,戴锡可成为了汪道涵革命道路上的得力助手和亲密战友。他们一起穿梭在乡间小道,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 随着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戴锡可并没有因为和平的到来而放慢脚步。相反,她被党和国家委以重任,长期在多个关键部门担任重要职务。然而,繁重的工作和紧张的生活节奏,如同一座无形的山,压在了戴锡可的肩上。
一,戴锡可初见汪道涵,他成了她心目中的英雄1929年春,汪道涵的父亲,中国现代基础教育家汪雨相,返回明光镇办学.戴锡可的父亲,进步乡绅戴嘉树,听说汪雨相又回到了明光办学,他将大女儿锡棉,二女儿锡可一同送到明光小学就读.十二岁的戴锡可和姐姐戴锡棉,一起进入汪雨相创办的明光私立小学就读,因为戴锡可已有一定的基...
1940年3月,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这里成立。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抗日女英雄戴锡可就是在这里,用青春和热血写就了一个个生动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当时,皖东抗日革命根据地处于最困难时期,受到日、伪、顽、土匪、反动地主武装的四面夹击。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不久,地方抗日民主武装也是刚刚建立...
戴锡可,女,汉族,安徽省嘉山明光镇(现明光市)人,1918年出生,1940年2月参加革命,同年夏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戴锡可被调往苏皖边区人民政府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又先后任山东沂蒙山区土改工作队队长、胶东行署工商局科长、安徽省人民银行人事科长、浙江省
戴锡可,女,汉族,安徽省嘉山明光镇(现明光市)人,1918年出生,1940年2月参加革命,同年夏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戴锡可被调往苏皖边区人民政府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又先后任山东沂蒙山区土改工作队队长、胶东行署工商局科长、安徽省人民银行人事科长、浙江省人民银行人事科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华东工业部...
结发夫人戴锡可 汪道涵一生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国之后又任上海市市委书记,而后成为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会长,他不仅是一个老革命家、教授、博士,还是一个“超级书迷”。 作为一个饱学之士,汪道涵是我国政界知识渊博的学者型领导,身上儒雅和理性的气质,在“汪辜会谈”中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