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本孝有题画:“六法师古人,古人师造化。造化在乎手,笔墨无不有。虽会诸家以成一家,亦各视其学力天分所至耳。脱尽廉纤刻画之习,取意于言象之外,今人有胜于古人,盖天地运会与人心神智相渐,通变于无穷,君子于此观道矣。余画初下笔,绝不敢先有成见,一任其所至以为起止。屈子远游,所谓一气孔神,无...
[清]戴本孝 黄山图(12开之十) 21.5×17cm 纸本水墨 广东省博物馆藏 款识:云谷。 钤印:务旃(朱) 戴(朱) [清]戴本孝 黄山图(12开之十二) 21.5×17cm 纸本水墨 广东省博物馆藏 款识:洋湖。 钤印:迢迢谷(朱) 戴(朱) [清]戴本孝 山水图(10 开之一) 26.3×17.3...
戴本孝(1621—1693),以布衣隐居鹰阿山,安徽省和县人。绘画风格以枯笔焦墨见长,用笔枯而润、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善于运用不同的笔触和皴法来表现山石的纹理和质感。编辑/金涛 出品/现代艺术 学术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支持:新华网、人民网、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特别声明:部分...
戴本孝作品中往往呈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特点,将山水之美与情感体验有机地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戴本孝的山水作品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的用笔方法。他的笔法简洁而不失细腻,用不同层次的墨色表现出了山水的质感和层次。此外,他善于运用留白手法,通过虚实对比,使画面更具有张力和韵律感。...
戴本孝(1621—1691),安徽和州人,字务旃,号前休子,别号鹰阿山樵、黄水湖渔父、太华石屋叟等。一生未仕,隐居鹰阿山,为清代新安派画家代表。其绘画风格独特,擅长用枯笔焦墨,笔墨简淡高逸、线条古朴苍劲,布局疏朗简洁,意境荒寒清幽、空灵深远,追求文人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之境界,常以山水入画,于...
戴本孝的绘画从元人入手,师法造化,写胸中丘壑,所作多为卷册小景,戛戛独造,由于诸多历史的原因,其生平学行及其艺术成就后世知之甚少。放眼整个中国美术史,戴本孝的山水绝非主流,亦不是耀眼夺目,但他的艺术却是历史的星空上独立发光的一颗恒星,永远散发着属于它自己的独特光芒。--END-- ...
晚年的戴本孝,宛如一位独守时光的智者,他的山水画风格愈发简约,惜墨如金,恰似一位以墨为刃的侠客,在纸上刻画出世间的宁静与空寂。那画面,仿佛是被岁月轻轻擦拭过的梦境,越来越简,越来越“白”。他的画就像从时光深处走来的精灵,在素净的纸面上翩翩起舞。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个宁静空寂的梦幻世界。在...
戴本孝性喜自然,清净淡泊,不求闻达,游历生涯占据了整个后半生。据《和州志》记载:“……以布衣遨游四方,陟泰山,走京师,西访周秦古道,登华岳之巅。所览山川云物,奇谲变化,胸中岳岳,不可抑制,即奋笔为图画……”戴本孝历经坎坷,对山川云物有着更深的理解与感悟,故“胸中岳岳,不可抑制”。他的绝大部分作品是...
戴本孝:安徽画坛的枯笔大师 戴本孝(1621-1691年),字务旃,号鹰阿山樵,迢迢谷老椎。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称赞他:“山水以枯笔写元人法。”戴本孝与梅瞿山一样,是安徽地区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画家。他学元人,尤其重视倪瓒、黄公望、王蒙等人的艺术成就,而他的画格主要来源于自然造化。
戴本孝的绘画从元人入手,师法造化,写胸中丘壑,所作多为卷册小景,戛戛独造,由于诸多历史的原因,其生平学行及其艺术成就后世知之甚少。清代绘制“和州图”戴本孝(1621-1691),和州(今安徽省和县)人,字务旃,号前休子,以布衣隐居鹰阿山,故号鹰阿山樵,别号黄水湖渔父、太华石屋叟等,性喜交游,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