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支名 为春秋 时戴 国[今河南省民权县东]国灭后,子孙以国为氏。 戴姓为当代第57位大姓,约占全国人口的0.34%,安徽、湖北、江苏、湖南、广东、四川六省多此姓。 历史上汉有经学家戴德;唐有宰相戴至德;元有文学家戴表元;清有史学家戴名世,杰出哲学家、音韵训诘学家戴震。
戴姓,中华姓氏之一,西周时期的宋国君主宋戴公为戴姓的姓氏始祖。戴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八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二。在大中国区及海外华人中皆有分布,其中华东地区约占所有戴姓人口的六成。
戴氏起源有主要有三支:最大的一支是源于子姓宋国宋戴公;其次是源于子姓戴国国君及戴国国民;第三个来源是其他姓氏改姓,如满族,蒙古族有些汉化姓氏就姓戴。起源 戴氏起源有主要有两支:最大的一支是源于子姓宋国宋戴公,是商朝王族的后裔。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被周封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南)国君。宋国的第11代国君...
戴姓主要有二种来源:一是出自姬姓,春秋时有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后被宋国所灭,其族人便以戴为姓,二是由殷姓改为戴姓。起源与发展 戴姓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具体说来是姬姓诸侯国戴国。据史料记载,戴国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东,是一支姬姓的诸侯国。然而在鲁隐公九年(公元前713年),戴国被宋国所...
一、戴姓的来源 1.黄帝乃戴姓之鼻祖。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号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谥为戴公。戴公传子宋...
明洪武至永乐年间,为恢复生产、充实国力、发展经济,使人口均衡,明朝政府于洪武初年制定了移民屯田的复兴之策,开始了迁民戍边的非常之举——洪洞大槐树移民。移民活动历时近50年之久,达到1230个姓氏、150万移民之众,戴姓为洪洞大槐树重要的移民姓氏之一。
戴姓 系承子氏,始祖为戴公。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五十四姓。当代戴姓人口约为四百七十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九。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戴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
第一种起源。据《通志·氏族略》所说,“戴姓”起源自“姬姓”。周穆王时期,封同族人姬宋于戴邑,建立了戴国,后人便以“戴”为姓。第二种起源,同样是来自春秋时期,不过和戴国没关系,而是和宋国有关。当时宋国国君“子白”去世,人们念其功劳,纷纷长途跋涉涌进都城,在其墓边长跪不起。周平王感其德,便...
戴姓的起源 戴姓的起源有三种说法,分别是出自宋国的子姓,出自戴国的姬姓,以及出自殷朝的殷氏。第一种说法是出自宋国的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为氏。宋国是周初由周公旦所封的一个诸侯国,其国君是商朝末代君主纣之庶兄微子启,因此也是子姓。宋国第11位君主死后被谥为戴公,他的嫡子继位为宋武公,他的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