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毛主席设计卧室只是戴复东一生工作中的一个小亮点。在同济大学教书的那几十年里,戴复东的成绩大家都看在眼里,赞不绝口。1983年,戴复东得到了一个机会,由国家派遣到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建筑与规划研究院做访问研究,他还赢得了贝聿铭为在美华人学者特别设立的奖学金。1986年,同济大学成立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但戴复东看了他爸写的书后说:“要是他不去前线亲眼看看,咋能知道敌人的底细,还有他们到底用啥武器打仗呢。”戴安澜在书里讲到了“三不开枪”的策略:要是瞧不见敌人就别开枪;瞄得不准也别开枪;打不死敌人同样别开枪。戴复东说,这些法子在对抗日寇那会儿,经常能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戴复东对父亲戴安...
中央大学地下党领导人王镜如非常信赖戴复东,常常把一些重要文件交给他保管,有时还会存放在戴家。戴复东的母亲王荷馨深知这些材料的特殊性和风险,但她并未阻止,反而主动承担起保管的责任。戴安澜去世后,王荷馨独自承担了家庭的重担。1952年秋天,戴复东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从此戴家的生活逐渐好转...
建筑不仅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更是文化与历史传承的载体。戴复东,这位建筑学界的大师,用他一生的设计探索和文化传承,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本文将从他的成长经历、学术成就、设计理念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入探讨戴复东的建筑人生。《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有相关描述, 戴复东,这位杰出的建筑学家,自...
戴复东是家中的大儿子,和父亲戴安澜在一起的时间也最多。他母亲曾告诉他,小时候有一次他生病,父亲急得不行,一直陪在他身边,恨不得自己生病来换他好起来。然而,戴安澜对子女的管教也很严格。戴复东回忆道,1939年春天,他跟着家人来到广西全州。车子刚到师部门口,他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车,兴奋地往里面跑去。...
戴复东身为家中的长子,与父亲戴安澜共度的时光最为长久。据他从母亲那里听闻,在他幼年时,有一回生了病,父亲当时心急如焚,始终守在他身旁,片刻未曾离开,甚至情愿自己染病,只盼着儿子能够早日康复。然而,戴安澜在对待孩子方面,向来是严格要求的。据戴复东回忆,在1939年的春天,他跟随家人一同抵达了广西全州。
戴复东(1928年4月25日-2018年2月25日),汉族,出生于广州市,安徽省无为市人。抗日名将戴安澜之子。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52年7月,戴复东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1952年,分配到同济大学任教;2018年2月25日上午,因病医治无...
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起了。转年 2 月,戴部的第 200 师给编进了中国远征军的战斗序列,当了军队的先锋。这要出征前,戴安澜惦记着亲人,就写了封信往家寄。他的长子戴复东收到信后,就从昆明奔保山去瞧他爹了。到了那地儿后,戴复东瞅见父亲身子骨硬朗,精神头十足,那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戴安澜跟...
1928年4月25日,戴复东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安徽省无为县人)。其父戴安澜是抗日将领,曾经参加东战西征,阵亡疆场;妻吴庐生为大学时代的同班同学,同为中国一级注册建筑师。 1928年4月25日,戴复东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安徽省无为县人)。其父戴安澜是抗日将领,曾经参加东战西征,阵亡疆场;妻吴庐生为大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