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氏,词牌名,又名“梦游仙”。以柳永词《戚氏·晚秋天》为正体,三段二百十二字;前段十五句,九平韵;中段十二句,六平韵;后段十六句,六平韵两叶韵。另有三段二百十三字;前段十五句,九平韵;中段十一句,七平韵;后段十五句,七平韵两叶韵等变体。代表作有《戚氏·玉龟山》等。词牌沿革 戚氏,本来是...
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二百二十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十四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十三位,人口约四十四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8%左右。 公元前205年,楚汉相争,彭城(徐州)一战,刘邦战败,西逃至定陶,夜宿戚家寨(在戚姬庙东,今无)戚...
「戚」源出; 一; 以邑名为氏。据《姓谱》所载,春秋时卫国大夫孙林父食采邑于戚邑 ( 河南濮阳市 ) ,其后有戚氏。国亡后,子孙逃往东海。 家族名人 戚夫人 生卒年不详。汉高祖的宠姬,生赵王如意。高祖屡欲立为储君,不果。高祖崩,,吕后酖赵王;杀戚夫人,去其耳目手足,置于厕所中,称为「人彘」。 戚继光 ...
戚氏:词牌名,为柳永所创,长调慢词,《乐章集》收入“中吕调”。全词三叠,计212字,为北宋长调慢词之最,亦堪称柳词压轴之作。 一霎:一阵。庭轩:庭院里有敞窗的厅阁。 槛菊:栏杆外的菊花。井梧:井旁挺拔的梧桐古树。源自唐薛涛《井梧吟》:"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枝迎...
诸暨戚氏,旧称暨阳东海戚氏。历史上诸暨戚氏先祖从得姓至今,历经三次迁徙。第一次从河南濮阳迁到山东定陶,时在春秋时期;第二次从山东定陶迁到山西潞安,时在东汉时期;第三次从山西东阳天刘骆世(今山西黎城)迁居浙江,时在唐末。唐乾符五年(878),戚氏先祖戚邦贵率九子及同族亲属万余人为躲避朱温(852...
戚夫人(?—公元前194年),亦称戚姬、戚氏,史称戚夫人,秦汉时期济阴定陶(今山东菏泽)人,姬姓周王室之后,汉高祖刘邦宠姬,善歌舞、乐器、围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女围棋手。后有作品《舂歌》传世。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4月,汉王刘邦于彭城兵败,向西撤退,经定陶(今山东菏泽)纳戚姬,戚姬...
暨阳戚氏宗谱[敦睦堂,始迁祖 作者:不详 版本:清, 木活字本 暨阳东海戚氏宗谱,敦睦堂【清 作者:戚仕砲 版本:清光绪15年(188... 暨阳东海戚氏宗谱: 四卷【承 作者:戚邦桢 版本:清咸丰9年(1859... 暨阳东海戚氏宗谱 作者:戚丙炎 版本:清咸丰6年(1856... ...
戚(Qī)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为春秋时卫国大夫孙林父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姓谱》、《万姓统谱》、《世本·氏姓篇》、《古今姓氏书辨证》、《通志·氏族略》等资料所载,戚姓源于姬姓孙氏,起源于春秋时期,戚姓的始祖是卫国大夫孙林父。春秋时卫武公有个儿子叫公子惠孙,惠孙的子孙称为孙氏。惠孙...
汉文帝刘恒即位,为戚姬昭雪,并在戚家寨修庙宇,超度亡魂,戚家人才复原姓。 春秋时候,卫国大夫孙林父受封于戚城(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其支系子孙就世代以封地名“戚”为姓。戚亡国以后,其子孙后代逃到山东省东海郡,并且逐步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戚姓世称东海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省郯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