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亚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讲席教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Fellow,美国材料学会Fellow,美国真空学会Fellow。 戚亚冰教授于2000年获得南京大学物理学士学位,2002年获得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硕士学位,2008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
在这里,来自冲绳科技大学戚亚冰教授团队报告了一种简便的磷酰化学介导的合成方法来合成稳定的CsPbCl3纳米晶体,其中使用了苯基膦二氯化物(PhPOCl2)前体。除了PhPOCl2的P-Cl键的高反应性以提供足够的Cl外,衍生的具有良好质子亲和力的P=O促进了具有非质子化油胺(OLA)配体的独特纳米晶体表面的形成。因此,L型配体封...
戚亚冰教授不是中国人,而是来自日本,是日本冲绳理工大学教授、国际著名新能源领域专家。不是中国人,是外国人。
戚亚冰 1664人看过 ScholarID:CN-B09UDUTJ 日本冲绳科学技术研究所(OIST)能源材料与表面科学研究团队(Energy Materials and Surface Sciences Unit) 被引频次 443 成果数 15 H指数 14 G指数 6领域: 表界面科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 研究内容: 研究领域包括研发新一代低成本高性能的能源转化材料(如钙钛矿...
研究团队:日本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戚亚冰教授团队 研究内容:对ITO/SnO2/perovskite/HTM/Au结构钙钛矿太阳能模组进行了系统界面工程研究,在5 cm×5 cm基板上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模组获得了16.6%的效率(限定辐照面积22.4 cm2),在氮气气氛中、实测器件温度约40 oC、连续光照工作老化条件下,T90(效率衰减到初始效率的90...
冲绳科学技术大学Luis K. Ono & 北京交通大学徐征 & 上海交通大学戚亚冰教授探索了在p型/本征/n型(PIN)结构WB-PSCs中2D相异质结的机制。研究发现,苯乙基铵(PEA+)诱导的n=1 2D相导致设备性能下降,但通过控制2D相的分解,剩余的苯乙基铵形成了具有有利能级对齐的偶极层,从而显著提高了器件性能。通过精确...
近日,日本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OIST)戚亚冰教授与合肥工业大学童国庆教授合作,在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大面积钙钛矿薄膜及其光伏电池模组效率提升方面取得新的研究进展。通过界面改性、中间相诱导及籽晶生长等策略,制备出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组。研究结果显示:1)钙钛矿层与电子传输层界面引入氨基磺酸钾(H2KNO3S)作为“...
戚亚冰,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讲席教授,是国际学术界知名学者。他在表界面科学和能源材料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因此获得了多项国际奖项。戚教授的学术历程丰富,拥有南京大学物理学士学位、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硕士学位以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应用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曾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日本...
在这篇综述中,哈尔滨工业大学何思斯、南方科技大学丘龙斌和上海交通大学戚亚冰等人探讨了倒置 p-i-n PSC 的钙钛矿底层的影响,特别是空穴传输层 (HTL) 和 HTL/钙钛矿界面,它们在 PSC 的商业可行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可扩展性、稳定性和环境安全等关键因素。我们研究了可扩展性挑战,这对于通过层均匀性和与大规模制...
戚亚冰AM:深度解读!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改性! 第一作者:Tianhao Wu 通讯作者:Yabing Qi 通讯单位:冲绳科学技术研究所 文章连接:10.1002/adma.202300169 研究背景 1.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具于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独特的光电性能,包括在可见光区强的光吸收系数、较长的载流子扩散长度以及适用于大面积太阳能组件的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