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和平时代的建制,战时编制就更加“灵活”(混乱)的多,由于在战局被动的时候,原有的整编部队大量减员,加上战线不断拉长又需要新设部队,导致战争年代新组建的部队大部分都无法如和平时代军队一样做到齐装满员,编制均衡,往往是“能找到什么就用什么”,如上文所述的日本第四航空队(702空),组建之初仅有27架飞机...
改制后,“军”成为固定编制,而“纵队”作为战时临时单位退出历史舞台。四、对比分析:纵队与军的实际对应关系 兵力标准 西北、中原野战军:1个纵队≈1个军(1.5-3万人)。华东野战军:1个纵队≈1个加强军(3-3.5万人)。东北野战军:1个纵队≈1.5-2个军(5-7万人)。编制结构 其他野战军:纵队多辖3个师...
日军基本的战术兵团是师团,它是日本陆军最高一级的固定编制单位:师团的设置自1886年开始,到七七事变开始前,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内欠十三、五、十七、十八师团)。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2旅团、 旅团下辖2步兵联队。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四...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战时编制(1939年9月1日)集团军群司令: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第8 集团军,司令: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 陆军步兵上将[下辖:5个步兵师]驻:西里西亚第10集团军,司令:瓦尔特-冯-赖歇瑙 陆军炮兵上将[下辖:6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2个摩化师,3个轻装师 ]驻:波希米亚第14集团军,...
连级编制:1名上尉连长、1名少尉、3名中尉、1名预备军官、1名军士长、4名军士、19名下士、2名军鼓手、2名号手、1名医务兵及204名士兵。当然,战时动员后的实际情况,同上述编制并不一致。1864年,第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爆发后,勃兰登堡与威斯特伐利亚两地省辖军的各个步兵团也都被投入到战场上。根据统计,这...
大本营海军部 昭和15年(1940年)11月15日编 外战部队编制表联合舰队第一舰队第一战队 长门、陆奥 第二战队 伊势、日向 第三战队 雾岛、比睿 第六战队 青叶、古鹰、加古 第一水雷战队 阿武隈 第六驱逐队 第七驱逐…
纵观第三帝国的五年多战争史,装甲师一直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但是装甲师的战斗序列和编制也一直在随着战争的进行而改变,其装甲师实力最强的时候应属按1943年型“战时编制表”配属的装甲师。下面就一一看下:装甲师指挥部直属的战斗单位:装甲掷弹兵连,负责指挥部的警卫任务,下辖摩托化通讯排和轻型自行高射炮排...
乙种师团的组建时间较晚,主要是在1938年以后的侵华战争期间,随着日军兵力消耗和战线的拉长,为了节省人力物力而进行了编制调整。乙种师团包括了日军的第二十一师团至第四十九师团。丙种师团:丙种师团是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组建的一种师团类型。丙种师团恢复了旅团级建制,每个师团下辖两个旅团,每个旅团直辖四个...
德军A集团军群战时编制(1940年5月10日) 集团军群司令: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 陆军一级上将 下辖: 第4 集团军,司令:京特-冯-克卢格 陆军一级上将第12集团军,司令:西格蒙德-利斯特 陆军一级上将第16集团军,司令:恩斯特-布施 陆军步兵上将克莱斯特装甲集群,司令: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 陆军一级上将第3 航空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