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即后来的汉高祖)围绕战略要地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而展开的一场决定汉楚兴亡的持久争夺战。在这场战争中,刘邦及其谋臣武将注意政治、军事、经济多方面的配合,将正面相持、翼侧迂回和敌后骚扰等策略加以巧妙运用,调动、疲惫、削弱直至战胜强敌项羽,是中国战争史上后发制人、疲敌...
楚汉相争中的关键持久战——成皋之战 秦汉时期,关中以东,有重重雄关,守卫着关中:先是黄河,再是崤函通道,再是函谷关,然后是洛阳盆地,然后是洛阳以东的山地成皋、荥阳,而虎牢关就位于那一带。成皋、荥阳,以其险要地形,成了刘邦抵抗项羽大军的重要屏障、堡垒。成皋之战,始于前205年五月,迄于前203年八月,...
丁复如猛虎般在叶地击溃楚军,刘邦趁势如破竹般北上,一举大破楚军的防线,成功收复成皋。胜利的喜悦尚未消散,项羽愤然回归荥阳。然而,在荥阳城下,粮食耗尽的楚军已如困兽,最终在丁复的猛攻下,项羽无奈拿下荥阳之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犹如一部惊心动魄的小说,情感层次丰富,充满了胜利与挫败的交织。第四...
成皋建城以后,构成了虎牢关的立体防御体系,成为东方六国与秦国往来的主要通道之一。从地理位置上看,成皋城北临黄河,南接嵩山,西侧为洛阳盆地,东侧为广袤的华北平原,控东西交通要冲,进可攻退可守,且可防备敌人渡过黄河,易守难攻,成为洛阳东边最重要的门户和关隘。虎牢关东侧为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几乎无险...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置。治所在今河南荥阳市区西北20公里汜水镇虎牢关村西北成皋城。属河南郡。东汉时作“成睾县”,属河南尹。三国魏复命名成皋,属河南郡。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更名汜水县,治所迁今汜水镇区。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汜水县西境于成皋城复置,属郑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
成皋城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虎牢关行政村,其平面形状呈梯形,西北长,东面窄,西城墙和南城墙(跑马岭)保存较好,大体为西北—东南方向,长约700米,城墙最高处10米以上,一般高2—5米,宽一般20米左右,最宽处约40米,用素土夯筑而成。简介 城内发现有灰坑、文化层和大片建筑基址分布,文化层厚约2——...
公元前205年5月至公元前203年8月期间,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围绕战略要地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展开了一场决定汉楚兴亡的持久战,前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史称成皋之战。垓下之战是成皋之战的继续,也是楚汉相争的最后一战。成皋之战结束两个月左右,...
成皋占据古代交通要道,冷兵器时代,旁边是虎牢雄关,尤其是秦国向东必经之路,也是黄淮海平原与西部山地丘陵地带的过渡交界处。秦国与韩国、刘邦与项羽、甚至李世民与窦建德等隋唐故事都在这里演绎。(喷空公众号、喷空顶端号、喷空河南网易号、人文喷空 头条号等原创)为什么叫成皋?成,有树立、成就之意。成皋就是树立在...
历史地名> 成皋 即春秋郑虎牢邑,后名成皋。战国属韩。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西。《史记·秦本纪》:庄襄王元年(前249),“使蒙骜伐韩,韩献成皋、巩”;《李斯传》:秦惠王用张仪之计,“东据成皋之险”,皆此。西汉置县。 古邑名。春秋郑邑。原名虎牢,后改。战国属韩。在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西。此地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