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点希望,成了他们日复一日辛勤劳作的动力源泉。岁月悠悠,成吉思汗的血脉,在四川的山野中悄然延续。那些曾在草原上,挥斥方遒的蒙古后裔,在这片安静的土地上,沉默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他们不再与世界的变革直接相关,几乎没有人,再记得他们曾经的身份,成吉思汗的血脉,始终没有消失。这些人的后代渐渐...
八、贾尼别克汗:哈萨克民族独立的先驱 小档案 - 姓名:贾尼别克汗 - 生卒年:1343 年 - 1405 年 - 身份:术赤后裔、哈萨克汗国创始人之一 介绍 贾尼别克汗是哈萨克民族历史上的伟大领袖。他与克烈汗一起,勇敢地率领哈萨克人反抗金帐汗国的统治,为哈萨克民族的独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在楚河和塔拉斯河...
囊囊太后出身蒙古阿巴噶部,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别里古台的直系后裔,嫁给林丹汗后便位居大福晋之位,为林丹汗生下次子阿布鼐。囊囊太后统管阿纥土门上万的斡耳朵,林丹汗去世后,便与儿子阿布鼐一起相依为命,找寻出路。1635年囊囊太后,带着儿子阿布鼐主动前去归顺后金。遇到囊囊太后后不久,多尔衮在四月二十八日找到...
据不完全统计,成吉思汗的一生至少有四十多个孩子,以及数量众多的孙子辈。其中最出色的当属孙子忽必烈,只有他的功绩完全不输成吉思汗,甚至比他还高。1227年成吉思汗在出征西夏的途中逝去,因病死于六盘山地区。他打下的赫赫江山,在他死后瞬间分崩离析。蒙古国分裂成了一块一块的,他死后由窝阔台继承了王位。
成吉思汗的后裔,曾经的王公贵族,也只能改名换姓,各自逃命。直到600年后,他们靠着一首诗在四川团聚。余氏寻亲,引发争议 上世纪80年代,四川犍为县中的一个余姓老农,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还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寻亲广告。在他刚说出这番言论的时候,其实并未激起太大的水花,因为外人觉得他只是在吹嘘,用成...
于历史那浩瀚无垠的织锦之中,成吉思汗嫡长子术赤的子孙们宛若一连串镶嵌于时空之中的璀璨宝石,于中亚与南亚的辽阔疆域上熠熠生辉,绽放着独有的光芒。他们中,有者披荆斩棘,构筑起威名赫赫的汗国帝国;有者在政治与军事的棋盘上运筹帷幄,谱写着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亦有者在文化的熔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
同样的成吉思汗的基因也影响了全世界,特别是在中国因为忽必烈建立元朝政权,虽然只有90多年但是也遗留不少成吉思汗后后裔存在。家谱现世,解开尘封600年的秘辛 2004年四川省余家湾村,村民余奎海拿出了一本珍藏多年的族谱,但是这可不是一本简单的族谱,族谱上清晰的记载着,元末之时有一位南平王,唤作铁木健,是...
成吉思汗后裔,改名换姓各自逃命,600年后,靠一首诗团聚四川 铁木健,成吉思汗的后代,在元朝晚期为了避开皇帝的怀疑,带着家人向南逃至四川。在泸州的周边,铁木健决定更改自己的姓名,将“铁”字换成“余”,并以一首诗作为后代相认的暗语。散居各地后,他们隐藏身份,经过数百年的风雨洗礼,家族逐渐与当地社会...
不过,这个村子还是一个当地比较小的村子,只有区区九十多人,不过他们都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也有些草原上的习性被保存了下来。他们确实也没有过中秋的习惯,根据祖训,他们在每年清明节的时候会给祖先上坟,家里也供奉着成吉思汗的画像,在一些蒙古族重要日子中,这些人也会穿上蒙古族的传统服饰走到街上。在...
如今,这群成吉思汗的后裔,已经在四川生活了整整600年。他们身上丝毫看不出蒙古族的特征,也不会讲蒙古语,不认识蒙古文字。但是,他们的村子里却还保留着祖辈留下来的蒙古弯刀、写在羊皮上的蒙古文字,以及好几套元朝官员的服饰,这些也都足以证明他们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建国以后,为了寻亲,余家湾人多次在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