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得脱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脱者涅槃三德之一,解脱之德也。得解脱之德,即成佛也。更多:https://www.bmcx.com/
解脱。西游记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一个在遥远的古代,东方傲来国有一座花果山,因石猴引进之功,拜石猴为王,称他为美猴王,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被唐僧解救取经的故事,悟空成佛后等于解脱了,他再也不用授紧箍咒的约束和折磨了。
解脱。《西游记》不是喜剧也不是悲剧,它只是叙述故事,要定义喜或悲,从佛道出发,孙悟空有了喜悲,它也成不了斗战胜佛。你的悲或许意思是失去自由”,可是失控的自由结果是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孙行者那一面在心理学上叫做超我,来源于外界规则的内化(悟空的金箍)。这个规则不止是说书面上的法...
只要我们还没有究竟解脱,还没有证得四果阿罗汉,那么内心一定会有烦恼和不安那!所以就一定会去到处寻寻觅觅找解脱道。其实这也是我们走解脱道一定要经历的过程,没有那些上山下海的跋涉过程,没有那些寻师访道的精进用功过程,很难开发出我们的择法觉知,也很难找到真正的解脱道。 一旦究竟解脱、得道成佛之后,再去游...
所以,要说成佛解脱了有什么意义,从第一种阿罗汉成就的意义来说,就是自己完全独立了,不再受内外干扰...
那么第二种是特别法门,就是修净土法门。对西方极乐世界生起非常虔诚的信心——相信极乐世界,相信阿弥陀佛,相信释迦牟尼佛,然后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发愿,就知道这娑婆世界是生死轮回的苦海,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清净的净土,就要了脱生死,往生净土。那到了净土以后,即便带业往生,也要在那里经过修行以后,“...
以法华经因缘而得解脱 假使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以成佛道 供养一佛,一菩萨,一阿罗汉,尚且功德无量,何况受持经书 我们在这里与释迦牟尼佛结缘,到时我们的菩提种子,也差不多快成熟了,以此因缘而得解脱 我自己这么想的
弥勒菩萨成佛时的龙华..尔时迦叶去如来不远结加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尔时世尊告迦叶曰。吾今年已衰耗向八十余。然今如来有四大声闻。堪任游化。智慧无尽众德具足。云何为四。所谓大迦叶比丘。屠钵叹比丘。宾头卢比丘。罗云比丘。汝等四
三世成佛祈愿文 【能显自然根本智普贤王如来祈愿文】(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 译)顶礼原始本初佛普贤王如来 火 显空轮涅诸幻相 一根二道二因果 觉与无明所化现 普贤如来广大愿 令一切融法界宫 速证圆满佛陀位 真如体性本无为 法尔自在绝妙境 原本轮涅无此名 觉了法尔即佛陀 众生无明堕轮回...
此话的真实意趣是,如果仅仅因为佛非常伟大、远离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而发愿成佛,就没有考虑众生的解脱,所以不是大乘佛法。这句话揭示出:如果不考虑众生得解脱,即使发愿为成佛而努力也不是大乘法。综上所述,发菩提心的第一个条件,是发愿度众生;第二个条件,是要有为度化众生二发誓成佛的决心。有了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