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是唐代诗人戎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指出和亲是最为拙劣的政策。颔联便单刀直人,明确指出国家的治理要靠英明的皇帝,而执行和亲政策,实际上是把国家的安危寄托在一个妇女身上。颈联更鞭辟入里,透彻揭露和亲的实质就是妄图用女色乞取国家安宁。尾联晓以史鉴,指出已成为...
《云梦故城秋望》创作于戎昱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期间,当时他流寓桂州而终。诗中的云梦故城指的是楚之故都郢城,位于今湖北省江陵县 。而云梦泽作为古之大泽,原分布于今湖北江陵县与湖南岳阳县间的长江两岸,现大部分已淤积成陆,所余部分即如今的洞庭湖。戎昱是荆南人,此地古属楚国,故而称楚为故国。当诗人登临...
唐贞元三年(公元787年)至贞元六年(公元790年),戎昱离开辰州游历江南,曾在袁州逗留,与刺史张滂结识交游。戎昱曾作诗《赠宜阳张使君》“暂作宜阳客,深知太守闲。政移千里俗,人戴两重天。”可见戎昱对张滂勤政爱民的贤能之才赞赏备至。后又作《戏赠张使君》诗,赠予张滂。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戎昱入东...
《桂州腊夜》是戎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在桂州度过的第二个除夕夜时的思乡之情。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除夕夜的寂静与寒冷,还细腻地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这两句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寒冷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坐到深夜,表达了他...
戎昱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生于陕西长安,祖籍湖北江陵。尽管也有史书记载戎昱为陕西岐州人,如宋代《古今姓氏书辩证》曰:“虔州刺史戎昱,岐州人,有诗名,初举进士。”南宋《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六:“《戎昱集》五卷,唐虔州刺史扶风戎昱撰。”但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三“戎昱”条下乃称“昱...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
戎昱得知后,写下流传一时的名句“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诺从来许杀身”。戎昱出生于中唐大历年间,大历诗坛分为三派作者,其一是与杜甫相鼓吹的人生派,其二是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派,其三则是以五、七言为特长的小诗派,戎昱属于第一类。他是大历年间追慕杜甫最为明显的诗人,诗歌洋溢着浓郁的纪实感与批判色彩...
《戎昱集》是唐代戎昱创作的诗。作者简介 中唐诗人戎昱著。戎昱(744~800)荆州人。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先后为潭州刺史、桂州刺史幕僚,颇受...
戎昱 戎昱,荆南人,登进士第。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建中中,为辰、虔二州刺史。集五卷,今编诗一卷。 作者【戎昱】更多作品: 《全唐诗》第19卷118首〖相和歌辞·从军行〗 《全唐诗》第19卷133首〖相和歌辞·苦哉行五首〗 《全唐诗》第20卷017首〖相和歌辞·苦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