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迂懒瓒,一个有洁癖的画家!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又署云林子或云林散人。无锡(今属江苏)人。世居无锡祗陀里。他一生不做官,其家是吴中有名的富户;但倪瓒不愿管理生产,自称"懒瓒",亦号"倪迂"。性好洁,服巾日洗数次,屋前后树...
这里的紫鳖其实就是蕨菜,蕨菜的茎上蜷曲如小儿拳头,所以会有“奋新拳”的说法。懒瓒和尚的“粪火芋香”故事,其实也跟这个有关。古人吃大芋,有的是以火烤煨来吃,也有的是煮粥吃。而懒瓒和尚用的牛粪火,烤出来的芋头香飘九重,真是让人垂涎三尺。想想看,用动物粪便经过消化和干燥后变得味道很淡的牛粪火来烤...
唐代的懒瓒禅师,长年居住在山洞里,有一次,他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心境:“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后来这首诗传到唐德宗的耳中,德宗很想见见这位禅师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于是就派大臣去迎请。
生性清高孤傲,自号懒瓒、倪迂 倪瓒竹画四幅欣赏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居士、云林子,或云林散人,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莆闲仙卿、幻霞子、东海农、无住庵主、绝听子、曲全叟、沧海漫士、懒瓒、东海瓒、奚元朗。江苏无锡人。与黄公望、吴镇、王蒙...
在冰冷的石林里,懒瓒和尚用粪火煮着芋头,香气四溢。 他深深地拨弄着火堆,从简朴的生活中领悟出深厚的禅理,这其中的滋味最为悠长。💡注释解读:1. 石林冰冷:形容和尚修行的环境艰苦,却也是磨练心性的好地方。 2. 粪火芋香:用粪火煮芋,象征着和尚生活的简朴与禅修的坚韧。
“懒瓒穷不彻”出自宋代释绍昙的《偈颂一百零二首》。“懒瓒穷不彻”全诗《偈颂一百零二首》宋代 释绍昙山鬟风急坠松钗,冷灶凝烟午未斋。黄独煨香不能熟,老僧忍冻拾枯柴。见成活业,出格安排。懒瓒穷不彻,粪火一生埋。《偈颂一百零二首》释绍昙 翻译、赏析和诗意《偈颂一百零二首》是宋代...
《懒瓒和尚赞》以简洁的四句诗,勾勒出一幅和尚闲适生活的画卷。诗中“枕石苔生”与“岩藤影绿”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天书促行”与“芋子未熟”的对比,则展现了诗人在面对世事纷扰时,依然能坚守本心、享受生活的态度。整首诗充满了禅意,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一种悠然...
懒瓒和尚所作诗词并不多,流传下来的仅有一首《南岳懒残和尚歌》(又名《乐道歌》)。这首诗歌不仅反映了懒瓒和尚绝虑忘缘,无事无求的精神风貌,而且还反映了他参禅悟道的思想主张。本诗就是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奠定了在中国佛教文学史上的坚实地位。下面我们就分析这首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无事无求,直心道场 《...
唐天宝年间,从嵩山来到衡山的一位和尚,法号叫明瓒,绰号叫“懒残”或“懒瓒”。《宋高僧传》、《佛祖统记》和《南岳总胜集》都载有他的事迹。他是门徒万人之多的普寂禅师24位法嗣弟子之一。 他初来衡山,住在烟霞峰山腰“懒残岩,稍庇风雨”。每年种365蔸芋头,日食一蔸,用干柴树叶或干牛粪煨着吃,间或也摘些...
今天,我要带你领略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懒瓒和尚赞》,这是宋代僧人释智遇的杰作,它用简洁的文字,描绘了懒瓒和尚的高深禅境。《懒瓒和尚赞》是宋代僧人释智遇的一首代表作,全诗赞美了懒瓒和尚的高深禅境与超脱世俗的品质。诗中,“枕石苔生,岩藤影绿”描绘了和尚清修之地的静谧与自然之美,而“天书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