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持法师在蜀地弘法并得到了当地信徒以及刺史的推崇,因此在此建寺是可能的,故而后世论著中多认为慧持在峨眉山建立了寺院。《峨眉山佛教志》中说:“师(慧持)为酬宿愿,不久上峨眉山创建普贤寺。”《普贤道场峨眉山》一文中也说:“史载,慧持和尚于隆安三年入蜀,为遂其‘观瞻峨眉,振锡岷岫’之愿,只身登上峨眉山...
慧持法师(公元337—412年),俗姓贾,山西雁门楼烦人。大师“冲默有远量”,为东晋名僧,东林十八高贤之一。作为峨眉山开山始祖,慧持法师对蜀地普贤信仰的传播,以及峨眉山普贤道场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远公之弟 慧持法师是慧远大师(公元334—416年)的胞弟。法师幼时,性情聪敏,志向高远,读书时他学一天,...
其实,慧持大师也是从原平走出去的高僧大德,而且还是慧远大师的胞弟,他们几乎同时成名。 释慧持,是慧远大师的亲弟弟。其性情淡泊恬静,有高远宏大的志向,14岁时开始读书。他每学一天,抵得过别人学十天。擅长文史,巧于众经,精通经、律、论三藏。他们兄弟俩...
峨眉山万安寺慧持大师塑像 东晋高僧慧远大师,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佛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促成印度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人和净土宗的初祖,其影响极其深远。崞阳古城北面的楼烦寺,为慧远大师出生及演教之地。 楼烦寺最初创建时名为“胜井院”,相传晋成帝咸和九年,慧远出生时此地一水井内有灵芝出现,异香四溢,村民...
法师后返回庐山,讲授《法华经》和《阿毗昙论》。在晋隆安三年(399年),法师西行至成都,住龙渊精舍,广宣佛法,受到广泛敬仰。法师于义熙八年示寂,世寿76岁,遗训弟子们要严守戒律。2. 人物简介:慧持法师是慧远的弟弟,性格淡泊宁静,志向高远。14岁开始读书,才华横溢,擅长经、律、论三藏。与...
慧持大师像 慧持大师是晋代高僧(公元337—412年),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出身于世族家庭。自幼聪颖,有文才。18岁时与兄慧远听高僧道安讲经说法,豁然而悟,遂同拜道安为师。 时逢战乱,随道安僧团辗转迁徙,颠沛流离,历尽艰辛,在这样的艰难岁月,道安师徒依然坚持修学,不废佛业。兴宁二年(364年)取道...
晋代对于峨眉山佛教贡献最大者当首推慧持大师,因慧持大师与峨眉山普贤崇拜的肇始密不可分。《高僧传》载:“释慧持者,慧远之弟也。冲默有远量。年十四学读书,一日所得,当他一旬。普文史,巧才制。年十八出家,与兄共伏事道安法师。遍学众经,游刃三藏”。其一生的主要经历,可分为师事道安、随兄庐山、...
人物简介 释慧持,是慧远的弟弟。慧持性情淡泊恬静,有高远宏大的志向,14岁时开始读书他学一天,当别人学十天。擅长文史,巧于众经,精通经、律、论三藏。道安在襄 阳派慧远东下,慧持亦与慧远同行。初到荆州,住长明寺,后到庐山,慧持都与慧远在一起。慧持身高八尺,风神俊爽,常常脚登草鞋,纳...
慧持说:“在京城时僧伽提婆曾向士人们介绍你,说你是当今真正的大师,众人还有疑问,说那你为什么不到京城里来讲经呢?僧伽提婆反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到庐山去呢?现在看来,修佛不到庐山,真是一大损失。”谢灵运对慧远说:“池塘已经凿好,大师给取个名字吧。”慧远指着池中的白莲说:“你看,那不就是池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