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江南之地生长着红橘树,经历寒冬仍然枝叶繁茂。 这哪里是因为江南气候温暖,而是橘树本身具有耐寒的品格。 这样的嘉树佳果本应推荐给尊贵的客人,却无奈被重重深山所阻隔。 命运的好坏只取决于所遭遇的境遇,其中的道理如循环往复的自然之理一样难以追寻。 人们只说栽种桃树和李树,难道橘树就不能提供树荫,没有价...
这首《感遇十二首·其七》是典型的托物言志,借“丹橘的命运”,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哀而不伤,怨而不悱,历来为后世所推崇。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诗人开门见山,落笔便写丹橘。 前一句强调了地点,“橘柚在南国,鸿雁遗秋音”,南方一带的丹橘自古便是出了名的,晚唐诗人杜荀鹤在《送友游吴越》也曾言“有...
英语翻译感遇十二首(其七)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答案 感遇十二首(其七)张九龄江南有一片红红的橘子林,虽然经历严冬却依然翠绿.岂是因为它那里地气暖和,只因为自己有耐寒的心性.可以把它推荐给尊贵客人...
《感遇十二首》为唐朝大臣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组诗。这组诗托物寓意,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 【注释】 ①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②荐:进奉意。 ③树:种植意。 【翻译】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张九龄〔唐代〕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尺拦雀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鉴赏:诗的开头两句,诗人以充满热情的笔触,赞美橘树能在严寒中依然保持绿色,描绘出江南橘林的美景,营造出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难道这是因为那里地气和暖使然?原来是这种橘树自有凌寒傲霜的本性。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款待贵宾与亲朋,这丹橘作为上好的水果当之无愧,怎奈一路上山高水深,运送它交通不便。“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世人都喜欢栽种桃李,其实这丹橘的果实不但可以款待宾客,...
《感遇十二首·其七》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丹橘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命运,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开头两句“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描绘了丹橘的生长环境和它特有的品质。江南地区温暖湿润,即使在冬天,丹橘仍然能够保持绿意盎然。这是丹橘的特性,也是它的优势。 紧接着的两句“岂伊地气暖,自...
感遇十二首·其七原文+翻译+赏析《张九龄》唐诗三百首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译文 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