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典中国演绎,精心凸显中国元素 石倚洁告诉记者,“中国王子”苏城,据说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清廷派到维也纳的大使。苏城身上折射了西方人对中国人的想象:他们即使内心在哭泣,仍要保持微笑以示众人。 “这是一百年前,西方人用世界语言讲述的中国故事。我对苏城这个角色情有独钟,因为他是西方歌剧史中,唯一的‘...
《想象中国:新媒体时代的中国形象》是一本韦路所著,大有书局(北京)有限公司出版的图书。内容简介 《想象中国》为传播学学术专著,是浙江省社科规划优势学科重大委托项目《大数据时代中国形象研究》最终成果。作者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全书以新媒体时代的中国形象为研究课题,通过分析中文、外文著作、...
2050年的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充满科技与创新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让我们一起去想象一下2050年的中国会是怎样的吧! 2050年的中国已经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智能化。人们无论是在家庭生活还是工作场所,都离不开智能网联设备。家庭中的智能家居可以根据人们的习惯自动调节气温、光照...
古代史研读:13-15世纪,欧洲“发现”与“想象”中的东方中国——中国和欧洲,地处亚欧大陆东边和西面,由于地理交通上的阻碍,二者的文化相对独立地形成和发展起来,中国与欧洲在一开始并未意识到彼此的存在。直到后来,伴随着游牧民族的口耳相传和间接的贸易往来,通过神话和传言对现实的渲染,欧洲人对中国有了初步...
《想像中国的方法》是1998年9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德威。该书用小说的方式解读了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作者简介 王德威,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台湾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现任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兼系主任,主要著作有:《从刘鹗到王祯和:...
本书从八十年代的“想象”对于研究中国设计的意义出发,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研究中国设计的方法,主要从七个方面展开论述:现代化理论与八十年代的中国、现代化想象与中国设计的关联、人民知觉到的现代设计、如何认知决定如何选择、设计评价的思维及语言特点、设计实践展现的“现代化”场景、八十年代:中国设计认知的解构与重构。
相对而言,称小说作为“想象中国的方法”,比较容易被接纳;而从“想象中国”的角度谈论散文,则需要略加辨析。传统中国,“文”——约略等于今人所说的古典散文,曾经发挥巨大的作用。所谓“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主要指的不是唐诗宋词,更不是小说戏曲,而是不太被今人看好的“文”。晚清以降,随着西方“纯...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2050年的中国的想象作文》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2050年的中国的想象作文》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50年的中国的想象作文》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2050年的中国的想象作文》 2050年...
博尔赫斯想象的中国 博尔赫斯一生都向往着中国,他说自己做梦都想踏上中国的土地,想亲手触摸长城的砖石,感受这个遥远帝国的强大。但由于种种原因至死都未成行。所以,中国在博尔赫斯那里永远停留在想象状态。 众所周知,博尔赫斯在他56岁左右就已经完全失明。他对现实世界的感知更多的依赖别人的描述或者书本上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