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唐朝末年徐州判司,李超的儿子,是李荣的父亲,李昪的祖父。人物生平 939年,李昪改国号唐,他被尊为皇帝,庙号惠宗,谥号孝安皇帝。《新五代史·南唐世家第二》:“自言唐宪宗子建王恪生超,超生志,为徐州判司;志生荣。乃自以为建王四世孙,改国号曰唐。”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第二》:“祖志...
可是这个小皇帝没有当多久,仅仅53天之后,就病逝于大都,这样一来,远在广西桂林的妥懽帖睦尔就成为了新的皇帝,这就是元惠宗,元朝最终亡国于元惠宗之手,而朱元璋更是认为他亡国的行为顺天应人,给他封了一个颇为讽刺的谥号,顺皇帝,由此出现了元惠宗另一个更为出名的称呼,元顺帝。科举废立之间的权力争...
),名为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任皇帝,年号“建文”,南明时期追称庙号“惠宗”。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早逝的太子朱标之子。1402年,其四叔朱棣在靖难之役攻下应天府后,朱允炆下落不明,其生死去向成为千古之谜。迄今唯一一张朱允炆的画像皇位砸脑袋上朱允炆的父亲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但是朱标在1392年病故。朱允...
明惠宗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任皇帝,年号“建文”,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早逝的太子朱标的庶长子。在位期间进行一系列宽政、削藩的改革,史称“建文改制”。由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攻入京师应天府,是为明成祖,朱允炆下落不明。大臣梅殷私谥其为“神宗孝愍皇帝”,但成祖不认朱允炆为合法皇帝而未上...
王武生于罗州(今韩国全罗南道罗州市)。天授四年(921年)成为正胤(太子),尊礼师傅,善待宾客。从征后百济,居功第一。天福八年(943年)即位。开运二年(945年)九月十五日薨于开京重光殿,庙号惠宗(一作太宗),葬于顺陵,累谥“仁德明孝宣显高平景宪义恭大王”。人物生平 立为储君 高丽惠宗王武的...
李秉常(1061年-1086年),即夏惠宗,党项羌族,本姓拓跋氏。 西夏毅宗李谅祚之子,生母为恭肃章宪皇后梁氏。西夏第三位皇帝。李秉常八岁即帝位,母后摄政,以太后弟梁乙埋为国相。太后摄政期间,废汉礼,行蕃礼。夏大安二年(1076年),亲政。夏大安六年(1080年)正月,在皇族支持下下令取消太后所行蕃礼,...
后世如何评价元惠宗?他有哪些轶事典故?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即元顺帝,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大蒙古国第十五位大汗,也是元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他是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㻋长子,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长兄,生母是迈来迪。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朝最后一位皇帝为何有2个谥号,他究竟是元惠宗还是元顺帝?其实这两个都是他的谥号,只不过一个是蒙古人给的,一个是朱元璋给的,这既不是褒扬他的功绩,也不是贬低他的实力。 不过从朱元璋对于元顺帝的态度,我们也能看出,朱元璋对于蒙古人的争取,其实还是很用心思的,而后来朱元璋也采取了更多切实可行的争取蒙古人...
,确实有宽厚仁慈的一面。不过,朱允炆的变革浓重的复古色彩,带有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也即没有实际的效果。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七月,上其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简称恭闵帝、惠帝。所以,朱允炆也被称之为明惠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