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风草,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直梗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 alpinum L.var.elatum Ulbr.[T.esquirolii Levl.et Vent.]的全草。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具有清热燥湿,解毒,凉肝之功效。常用于痢疾,肠炎,小儿疳积,目赤肿痛,肝热惊风,疮肿,湿热痒疹。 中文学名 惊风草 别 称 披...
别名:亮星草、小白草、亮叶子草、岩莲、小青草、披麻草 性味:味苦,性凉。 归经:归脾、肝、大肠经。 惊风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肝消积,清血燥湿,凉血解毒。 惊风草主治 常用于痢疾,肠炎,小儿疳积,目赤肿痛,肝热惊风,痈肿疔毒,湿热痒疹。 惊风草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
惊风草惊风草用于清热解毒,定惊,消积。用于小儿肺炎,小儿惊风,小儿疳积。 【拼音名】Jīnɡ Fēnɡ Cǎo 【别名】小青草、喜花草、披麻草 【来源】毛茛科白蓬草属植物惊风草Thalictrum esquirolii Levl. et Van.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定惊,消积。用于小儿肺炎...
惊风草,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直梗高山唐松草的全草。 性味归经:味苦,性凉。归肝、脾、大肠经。有小毒。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燥湿,解毒,凉肝之功效。常用于痢疾,肠炎,小儿疳积,目赤肿痛,肝热惊风,疮肿,湿热痒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服。
惊风草 惊风草用于清血燥湿,凉血解毒。治烦热口渴,胸闷呕吐,吐血衄血,湿热泻痢,目赤口疮,痈肿疔毒,湿热发黄。 【出处】《云南中草药》 【拼音名】Jīnɡ Fēnɡ Cǎo 【别名】亮星草、亮叶子草、岩莲(《云南中草药》),披麻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别名】小青草、喜花草、披麻草 【来源】毛茛科白蓬草属植物惊风草Thalictrum esquirolii Levl. et Van.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定惊,消积。用于小儿肺炎,小儿惊风,小儿疳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用法用量】2~3钱,水煎服。
惊风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水消肿;活血止痛。主治赤白痢疾;高热惊风;黄疽;风湿痹痛;水肿;淋证;经闭;疮肿;痄腮;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骨折。 »查看“楼梯草”详情 中药材惊风草又称作“石莽草”;也有地区称作:骨虫草; 青影子; 雷公须; 铜矿草; 草石椒; 绣球草; 红花地丁; 红岩花...
药材基原为毛茛科植物直梗高山唐松草的全草。Thalictrum alpinum L.var.elatum Ulbr.[T.esquirolii Levl.et Vent.]。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苦;性凉。归肝;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解毒;凉肝。主小儿疳积;肺炎;惊风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服。
惊风草是一种多年生的宿根草本植物,它的高度大约在15至20厘米之间。其根部特征显著,由众多棕黄色、条状且上端稍大的须根构成,这些须根在末端保留着许多如同毛刷状的叶基。根部生长的叶子是其独特的标志,它们基生,呈现2回3出的羽状复叶结构。小叶片形状多样,有的椭圆形,有的倒卵状圆形,叶片质地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