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流传的这句俗语,意思是很多地方在惊蛰当天都下起了连绵阴雨,同时还有伴随雷鸣轰响。从气象学角度来看,是因为在春天温度上升太快。暖和潮湿的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和冷气流相交,就形成了对流的天气。对流的天气自然少不了雷鸣轰响,所以惊蛰这天有很多地区既打雷又下雨。进入惊蛰之后降水量增多,过完年很多南方地区...
民间谚语中也说“未蛰先雷,人吃狗食”“雷响惊蛰前,田中可行船”“惊蛰未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未蛰先蛰,仨月阴湿”。大意是惊蛰节气到来前就有了雷声,会使季节提前,引来长时间持续降雨等异常天气。惊蛰节气打雷时间尚早,节前打雷就更不应该了。所以民间也有“惊蛰晴,百事成”“惊蛰宁,百物成”...
当惊蛰时节尚未迎来雷鸣之时,预示着在未来两个多月,即大约小满节气期间,很可能会遭遇频繁的降雨和持续的阴雨天气。5、惊蛰未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这句谚语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惊蛰与雷声之间的联系。“大雨似蛟龙”形容雨势猛烈,意味着如果在惊蛰之前就响起了雷声,这违背了自然节气的常规,可能会导致随后出现异常...
看得出,惊蛰对于春耕是非常重要的。而老人常说“最喜惊蛰雷打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惊蛰出现打雷下雨的天气对于人们来说是好事,这是为何?惊蛰下雨有何说法?首先,惊蛰是春雷响的节气,只有打雷才符合自然规律,而遵循了自然规律,也就会风调雨顺。而且春雷乍响也预示着春雨要来,而此时的雨水对于春耕来说最...
惊蛰节气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惊蛰为什么跟雷的关系如此密切?惊蛰三候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期望?近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大气科学系讲师王立为,为您解读“惊蛰”节气。春雷惊百虫?惊醒小动物的是回暖的气温 “...
很多地区的农民俗信,惊蛰日闻雷,是丰收吉兆。《清嘉录》:“土俗以惊蛰节日闻雷,主岁有秋。谚云:‘惊蛰闻雷米似泥。’”又如“惊蛰雷鸣,成堆谷米”,意思是说,惊蛰日交节响雷,主秋收,粮食会价贱如泥。全国各地流传的惊蛰农业民俗丰富多彩。鄂西土家族的惊蛰节是果树生日。是日,人们会在果树上砍几刀...
无独有偶,在很多地方也流传“惊蛰打雷,谷米如堆”的农谚,再次验证了惊蛰打雷预示着丰收。作为一个农民,自然希望获得收成,即使粮食价格便宜,但是收成好也可以衣食无忧啊,但愿惊蛰这天可以听到久违的春雷。三,惊蛰不响雷,旱到四月头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要是惊蛰前,惊蛰都没有听到雷声兆头好不好呢?下面我们...
“雷打惊蛰前,四十九日不见天”这句谚语的意思很好理解,从字面解释,如果打雷的时间在惊蛰前,那么往后49天的时间内,基本上都是以阴雨天为主,“不见天”并不是说看不见天,而是指看不到晴天。惊蛰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5日或者3月6日,往后计算49天,时间来到了4月底,节气上已经过了谷雨,即将迎来立夏。从...
一、未到惊蛰雷先鸣 由于我国处于大陆性气候,因此一年四季分明,气候变化多端。春天大部分地区都比较干旱,急需要一场春雨浇灌开滋润万物,让他们尽快地苏醒。但按照常理每一个节气变化都会伴随着一些自然现象,如果出现了不同情况也是在给人们一些预警。在民间有这样的歌谣“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这是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