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薄,并不是薄情;薄情可恨,情薄可惜。因为对你多情,所以即使情再深,我都觉得不够,情再浓,我都觉得福薄、命薄、情薄,为什么不能更浓一些?所以,纳兰容若的这句“人到多情情转薄”应该是“情到浓时始觉薄”。所以,如果你爱一个人,你会觉得,就算再怎么对她好,你都不满意,都还不够好,应该再...
这句诗出自纳兰性德的《山花子》,意思是:人如果太过多情,深情反而会变为薄情,如此看来,似乎真的是不多情了。现在真是后悔当初的多情,想到以前的种种,让人如断肠般疼痛,只能自己落泪罢了。山花子原文: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
1 意思是: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会很深。原文作“情到浓时情转薄”。这是一种大音稀声,大道无形之感。当一种感情极浓之时,无法通过简单的语言、行为表现出来,如此看来反而倒像是变淡了。出自:《山花子》作者:纳兰性德原文:风絮飘残已化萍,莲泥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情到浓时情转薄...
“情到浓时情转薄”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无题·飒飒寒雨暗江天》。全诗内容和诗意如下:全诗内容:飒飒寒雨暗江天,泠泠清秋入画堂。情到浓时情转薄,缘至深处缘已凉。何须更觅锦瑟弦,心有灵犀共相守。岁月沧桑梦易逝,此情绵绵似水长。诗意解释:此诗描绘了寒雨绵绵的秋日景象,借景抒发了...
情到浓时情转薄是唐代诗人李清照的 《如梦令》 中的一句词。 《如梦令》 的全文如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作者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她在感情生活中的痛苦和无奈当她浓情蜜意的时候却发现感情原来是如此薄凉。整首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游玩时迷路最终误入了荷...
纳兰性德的词中,"情到浓时情转薄"这句话揭示了一种情感的微妙变化。当情感达到高潮,似乎亲密无间,实则往往预示着关系的微妙转折。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发现,朋友之间最投契的时刻,往往也是矛盾和问题最容易浮现的时候。如同他词中的描述,"风絮飘残已化萍,莲泥刚倩藕丝萦",看似和谐的表面下,...
正确的解读是“人到深情情转薄,而今真个悔深情”,这是指诗人陷在了失去妻子的痛苦中,不能自拔,而许多后来的学者,包括初衣都能够断定,纳兰性德在妻子死后,患了很严重的抑郁症。其实这也是对抑郁症状的一个描述。就是陷入了长久的悲痛里,人很容易丧失对正常感情的感知,反而食不甘味,神色木纳。纳兰性德正是知道自己...
”人道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这真的是一个哲学问题。有人说纳兰性德迎娶了新人,却放不下对妻子的愧疚。比如说在卢氏之外,他娶了官氏,这或者是一种家族的需要,需要有人打点他的家庭事物,又比如说在官氏之外,他又有了江南才女沈婉。但是纳兰性德,却再也找不回在妻子身上,自己那种深情。所以纳兰性德...
“人到情多情转薄”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山花子》。“人到情多情转薄”全诗《山花子》清代 纳兰性德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不多情 一作:悔多情)作者简介(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