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的意思为:悲哀和欢乐乃是背离德行的邪妄,喜悦和愤怒乃是违反大道的罪过,喜好和憎恶乃是忘却真性的过失。原文出自《庄子·外篇·刻意第十五》
1.悲乐者,德之邪也;喜怒者,道之过也; 好恶者,德之失也;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 无所于忤(wǔ),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淡之至也;无所于逆,粹(cuì)之至也 悲乐者,德之邪也:悲哀和欢乐,是违背自然天性的。喜怒者,道之过也:喜爱和愤怒,是扰乱自然天性的。好恶...
《庄子》言:“悲乐者,德之邪也。喜怒者,道之过也。好恶者,德之失也。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忤,虚之至也。” 在有悲乐、喜怒、好恶、贪嗔等情绪时,气血会动荡,会有感受存在,在气血、感受上有对待的知见,会影响本性的自然运作,使本性受到损伤。如我们厌恶的心一起,心头会发...
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什么意思 5 匿名 | 浏览1118 次 |举报 我有更好的答案推荐于2017-12-16 09:00:42 最佳答案 就是七情六欲,都是修行的障碍,心理的缺陷,道德的污点;只有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光明柔和、真诚慈悲,才能有真诚就。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 7...
【庄子】外篇·刻意-6 故曰,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德之失。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惔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 涂鸦: 悲伤、欢乐是德性...
这是教人修心养性的,如果情绪上放纵自己悲伤或快乐,那么自身的德行就会不正;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喜怒,就无法追寻大道;如果心存好恶,那么最原始的心性就会缺失。对道和德的理解可以参照 《道德经》。这里的控制是要在内心,不是表面。0
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庄子 配上美图生成二维码纠错发布于: 2014-08-13 标签: 感悟哲理摘抄庄子名言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上一句: 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可以通过沟通和。。。 下一句: 真爱不需要任何一方牺牲,也不需。。。
所属专辑:庄子《刻意》 猜你喜欢 1.6万 乐者禅心—古琴 by:谦德家园德育馆 1898 乐者为王 智者双赢 by:杜玉河 6529 晓磊读书—世界能多一个内生自发的快乐者 by:晓磊不忘初心 116 李晓川.乐者 Live at Jazz à Juan-李晓川 by:性感爵士乐
故曰:悲乐者,德之邪也;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德之失也。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淡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故曰: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竭。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故曰: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
故曰: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德之失。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淡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 “悲乐者,德之邪”。我们可以加也字,读起来爽一点。为什么人有悲乐,违情则悲,顺情则乐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取舍心,都有自己的境欲,即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