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忿、恨两类随烦恼心的作用下,恼心所相应生起,属于相对严重的一分瞋心,忿、恨、恼都是瞋心不同程度的体现。 恼心主要指在追忆过去的不愉快以及遭遇现前的违缘时,内心变得凶狠暴戾,并且表现为口气嚣张,乃...
恼心所【恼者,忿恨为先,追触暴恶,恨戾为性。能障不恼,蛆螫为业。言追触等义,谓追往恶,触现违缘,心便狠戾,多发嚣暴,凶鄙粗言,蛆螫他故。此亦瞋分也。】恼是一个心所法。“恼者,忿恨为先”,这是按次第...
小随烦恼心所 佛学术语,随著根本烦恼生起的烦恼,曰随烦恼心所,分大随、中随、小随三类。小随烦恼心所有十种,曰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憍。其发生作用面最小,而行相粗猛,于不善心中,各别生起。见《百法明门论》。
每个人也都是生来就会生气,不用教导,不用后天学习,所以意根无始劫以来就是有嗔恚烦恼心所。比如气急败坏这样的心行,完全是意根发作出来的,身口意行都服从意根的指令,意根气急,才能有六识败坏的事情发生。比如恼羞成怒这样的行为,意根恼羞之后,六识就要表现出怒的情绪。 意根不管有什么样的烦恼,意识在没有智慧...
烦恼心所法 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六个心所法,之所以这六个称为根本烦恼,是因为由这六个根本烦恼能引生出一切烦恼,根本一灭,后边的二十个随烦恼或者更多的随烦恼都会随着逐渐灭去,犹如树根一断,枝干树叶随后就会灭亡,不会久存。 大随烦恼: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
第四类,烦恼心所。能烦扰恼乱众生身心,令沉溺生死,不得解脱,故名烦恼。以其能引生后一类随烦恼心所故,亦名根本烦恼。其数有六: 一、贪,亦名爱,于诸顺境染着,为自性;能障无贪及生众苦,为业用。(由爱染故,沦溺生死;故言生苦。) 二、瞋,于违逆境憎恚,为自性;能障无瞋,及为不安稳性恶行之所依,...
“谓忿、恨、恼、嫉、害五是嗔分故皆世俗有。”忿、恨、恼、嫉、害都是嗔的表现,都是根本烦恼嗔的一部分,并不是另外一个实在的东西。世间上的人说这个叫作忿,这个叫做恨,这个叫恼,实质都是嗔心,不过大家有个别的说法罢了。 “悭、憍、掉举,三是贪分故示世俗有。”悭就是悭贪,有点钱财不拿出来用,有...
六位心所的第四位,计有贪、嗔、痴、慢、疑、恶见六种。此又称六种根本烦恼,由此能生起随之而来的随烦恼。《成唯识论》曰:‘烦恼心所,其相云何,颂曰:烦恼谓贪嗔,痴慢疑恶见。论曰:此贪等六,性是根本烦恼摄故,得烦恼名。’何谓烦恼,烦者烦闷、烦扰,恼者恼乱、恼热,《大智度论》七曰:‘烦恼者能...
随烦恼心所二十个,分为小随、中随、大随三种。小随烦恼十个、中随烦恼二个、大随烦恼八个。小、中、大的分别,以三义俱备者名大随,兼具二义者(自类俱起、遍不善性)名中随。于不善心中各别而起者称小随。小随烦恼计有十种,曰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憍。其发生作用面最小,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