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死苗:稻株感染上恶苗病时,有明显的干枯现象,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控制变得越来越严重,稻株就会出现逐渐死苗的情况。2、徒长:水稻恶苗病之所以会被称为徒长病,就是因为稻株染上恶苗病之后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旺长。病稻株要比正常稻株要高三分之一左右,植株看起来较为细弱,为黄绿色。如果分辨不出,可仔细...
:使用杀菌剂药液对稻种进行浸种(或者拌种包衣)是目前防治水稻恶苗病最根本、最好用的方法。假如水稻秧苗在生长过程中刚发生恶苗病时,及时喷打杀菌剂控制病情扩散蔓延,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预防水稻恶苗病的发生,避免出现水稻恶苗病的地块大面积蔓延病害而造成大幅减产。浸种药物选择 :目前对防治水稻恶苗病效果还不...
目前水稻生产过程中对恶苗病的防治主要以药剂拌种为主,使用的杀菌剂主要有多·福、甲霜·福美双、唑酮·福美双、咪鲜胺、咪鲜·多菌灵、噁霉灵、多·森铵等,但由于多年的使用上述杀菌剂导致其对恶苗病的防治效果下降。三平科工科研人员表示,除选用抗(耐)病品种、避免秧苗和根系损伤外,种子包衣是目前水稻田应...
水稻恶苗病(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是常见的水稻种传真菌性病害,由无性态的串珠镰孢菌、有性态的藤仑赤霉菌霉[Gibberella fujikuroy(Sawada) Wollenw]侵染引起,俗称白秆病、抢先稻,又称徒长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主要靠带菌种子传播。水稻受恶苗病菌侵染后,病株在2~4叶期即表现徒长,植株比...
鉴于我省水稻恶苗病菌对氰烯菌酯、咪鲜胺等药剂的抗药性显著增强,单一采用包衣或浸种方式防治恶苗病可能存在风险。因此,推荐采取先包衣再浸种的双重防病策略,以更有效地控制恶苗病。在种子包衣方面,可选用包含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种菌唑、精甲·咯菌腈等成分的包衣剂,按推荐比例稀释后与种子充分搅拌,阴干12...
病害科普丨水稻恶苗病的危害与症状 恶苗病病菌由串珠镰孢引起,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有大小两型,小分生孢子卵形或扁椭圆形,无色单胞,呈链状着生,大分生孢子多为纺缍形或镰刀形,顶端较钝或粗细均匀,具3~5个隔膜多数孢子聚集时呈淡红色干燥时呈粉红或白色。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
水稻恶苗病,又被称为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病,是一种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引起的水稻病害。这种病害主要影响水稻的各个生长阶段,包括种子、幼苗和成熟谷粒。在田间,病谷粒通常无法发芽或无法出土,而苗期发病的植株则表现出比健康植株更高的生长速度,但叶片和叶鞘却变得细长,叶色发黄,根系发育不良,甚至部分病苗...
1、常用杀菌剂对恶苗病防效降低 恶苗病对常用杀菌剂咪鲜胺、氰烯菌酯等已经产生了抗药性,抗性严重的地区应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进行防治。据有关研究报道,浙江、黑龙江、江苏等地区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已产生较严重的抗性,同时对氰烯菌酯的抗性也处于快速发展和蔓延态势。因此,会出现使用了咪鲜胺、氰...
鉴于近年来我省水稻恶苗病菌对氰烯菌酯、咪鲜胺等药剂的抗药性显著增强,采取单独包衣或单独浸种防治恶苗病存在较大风险,生产上宜采取先包衣再浸种的双重防病措施以有效控制恶苗病。种子包衣可选用含有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种菌唑、精甲·咯菌腈、氟环·咯·精甲、精甲·咯·嘧菌...
防治方法 1.建立无病留种田,选栽抗病品种,避免种植感病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催芽不宜过长,拔秧要尽可能避免损根。旱育秧比水育秧要重;增施氮肥易刺激病害发展;3.种子处理。拌种或浸种等种子消毒处理是防治恶苗病的主要手段和关键;4.拌种:将拌种剂与适量清水混合配制成药液(1kg干种子需要20-30ml药液拌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