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于湿热之邪外侵,或因静脉注射染毒,以致气血瘀滞,脉络滞塞不通所致;或由久卧久坐,气血运行不畅,以致瘀血阻于络道,脉络阻塞不通,营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溢,聚而为湿,流注下肢而成。 浅层恶脉以皮下经脉呈条索状突起,硬而疼痛为特征;深层恶脉以患肢粗硬肿胀,行走不便,腨部疼痛为特征。 本病主要表现为气...
恶脉——中医术语 恶脉,病名。指静脉血管局部发红疼痛,状如索状物者。出《肘后备急方》卷五。该病由春冬之恶风入于脉络,使血液瘀滞而成。症见局部疼痛,发红,局部有硬索状物,甚者可见赤脉隆起,如蚯蚓状。治以活血化瘀,疏通脉络。宜内服五香汤加味;外表丹参膏。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本病类似血栓性静脉炎。
论曰恶脉之病,其状赤络忽起, 而聚,若死蚯蚓之状,又若水在脉中,长短随络脉所生,得之春冬恶风,入于络脉而不散,则血脉瘀结而成是疾,久不治,则结脉变为 病。 不除。五香汤加茱萸犀角汤方 木香 藿香叶 沉香 熏陆香 鸡舌香 吴茱萸(汤洗微炒) 犀角(镑各一两)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
恶脉辨证主要分析的是由内外因素导致的气血瘀滞和脉络阻塞问题。内因上,长期久卧久坐或是病后体质虚弱,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脉络阻塞,气滞血瘀,从而引发疼痛和肢体肿胀。气的正常运行是血的动力,气滞则血行受阻,水液代谢受阻,形成湿邪,尤其在下肢表现明显。浅层恶脉的特点在于皮下经脉形成条索...
恶脉,中医:恶脉的功效与作用,恶脉介绍及知识点,中医大辞典。病名。出《肘后备急方》卷五。由春冬之恶风入于脉络,以致血瘀而成。证见肢体赤脉隆起,如蚯蚓状。治宜活血化瘀,疏通脉络,内服五香汤加味;
恶脉的诊断要点主要体现在两种类型:浅层恶脉和深层恶脉。浅层恶脉通常起因于局部的静脉注射或化脓性炎症,尤其是下肢静脉曲张的历史。该病常见于下肢,上肢相对较少,也可能发生在胸壁静脉。症状包括局部疼痛、红肿和压痛,长期发展可形成条索状硬结。反复发作会使病变静脉周围的皮肤出现色素沉着。急性期,...
治恶脉、恶核、恶肉诸病方 恶脉病,身中忽有赤络脉起如蚓状,此由春冬恶风入络脉之中,其血瘀所作。 宜服五香连翘汤, 去血,敷丹参膏,积日乃瘥。余度山岭即患,常服五香汤,敷小豆得消。(《肘后方》卷五) 恶核病者,肉中忽有核如梅李,小者如豆粒,皮中惨痛,左右走身中,壮热 恶寒是也。
静脉曲张方——恶脉汤 【组成】金银花20g,连翘10g,防风15g,白芷10g,熟地黄15g,蒲公英20g,牛膝20g,鸡血藤20g,木瓜15g,乳香10g,当归,15g,川芎15g,黄芪30g,白术15g,赤芍15g,薏苡仁30g,大黄10g,三棱...
浅层恶脉以皮下经脉呈条索状突起,硬而疼痛为特征;深层恶脉以患肢粗硬肿胀,行走不便,脯部疼痛为特征。本病主要表现为气血凝滞,脉络阻塞。其发病内因多为久卧久坐,病后伤气所致。气为血帅,气伤则血行缓慢,以致脉络滞塞而不通;脉络不通则作痛,营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溢则肢肿。就外因而言,浅层...
丹参膏,治恶脉及恶核、瘰 、风结诸核肿痛方。 丹参(二两) 蒴根(二两) 草(半两) 秦艽(一两) 独活(一两) 踯躅花(半两)蜀椒(半两) 白芨(一两) 牛膝(一两) 菊花(一两) 木防己(一两) 乌头(一两) 凡十二物,细切为善,以苦酒二升,渍之一宿,夏月半日,急疾即煎之,以猪膏四升,煎令苦酒竭,勿令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