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核 病名。①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多因风热毒邪搏于气血,复为风寒乘袭所致。症为核生肉中,形同梅、李,或如豆粒,推之可移,患处疼痛,恶寒发热。宜内服五香连翘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下册:“似即鼠疫之恶核。”即指患鼠疫之淋巴结肿大。②指痰核之形大者。《外科全生集》卷一:“大者恶核,小者痰核...
恶核,古籍中的一种病证名,出自《肘后方》卷五。其特征为肉中生长的核状物,形似豆或梅李,可移动,伴随患处疼痛和发热恶寒的症状。这类病症通常由风热毒邪侵袭血气,再受风寒影响而引发。治疗上,可采用《肘后方》中推荐的五香连翘饮,包括木香、沉香、鸡舌香、麝香等成分煎服,以清热解毒。在《...
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记载类似鼠疫的文献,是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在此书第二十二卷中,记载了一种“恶核”病。 这几天查找文献,发现原来的说法不确,其实“恶核”有更早的记载。 《备急千金要方》是孙思邈在七十岁左右编成,时间为唐朝,公元652年左右。
恶核出《肘后方》卷五。指核生于肉中,形如豆或梅李,推之可动,患处疼痛,发热恶寒的病证。多因风热毒邪搏于血气、复为风寒乘袭所致,大者,名恶核,小者,名痰核。宜内服五香连翘饮(《肘后方》:木香、沉香、鸡舌香、麝香、熏陆、射干、紫葛、升麻、独活、寄生、炙甘草、连翘、大黄、淡竹沥)煎服。
恶核临床表现的表现范围广泛,不受年龄限制,但常见于青壮年群体,男性患者相对较多。起病时,症状突然出现,包括多种症状,其中发热、大量出汗、极度乏力、面色苍白和消瘦是最常见的症状。患者的身体会出现持续性的变化,如肝脏和脾脏的逐渐肿大。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皮肤瘀斑,甚至胸...
恶核,病名。出《肘后方》卷五。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表现为肉中生核,小如豆粒,大如梅、李,推之能移,且患处疼痛,还可伴有恶寒发热等症。其病因为风热毒邪搏于气血,复为风寒乘袭所致。治宜五香连翘汤。 分享到: 相关资讯· 调整阴阳的名词解释和中医临床意义 · 肝为刚脏的含义是什么 · 脾主运化是指...
针对不同的病症,恶核治疗采取针对性的策略:1. 针对邪毒炽热证,主要症状表现为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大量出汗、脾脏肿大、便秘和小便黄稠。治疗方法是清热解毒,以缓解这些症状。2. 痰瘀化热证则表现为发热加重于夜晚,胸胁部位胀满且有闷痛,可能伴有胁下硬块,甚至可见淋巴结肿大。舌象暗红...
恶核治疗药物中,有一款传统方剂名为"贴恶核散",源自古代医书《普济方》卷二七七。此方剂的主要成分包括赤小豆半两,其功效可能在于清热利湿;猪牙皂角半两,可能有助于软坚散结;消石半两,对于消炎止痛有一定作用;黄柏半两,有清热燥湿的效果;而木鳖子半两,则可能提供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此方剂...
恶核遇到硬核 淋巴瘤病名属“恶核” 《备急千金药方》中记载:“凡恶核似射之……时有不痛者, 不痛便不忧, 不忧则救迟, 救迟则杀人, 是宜早防之”, “恶核病卒然而起, 有毒。若不治入腹, 烦闷杀人”, 明确描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乃恶核特点, 临床中难发现, 发现后因其无痛容易被忽视, 进而延误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