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作,反悔已作之事。若是行善后反悔,属恶。若是作恶后反悔,属善。故,善恶不定;睡眠,心进入昏...
“不定四法”,寻、伺、睡眠、恶作、四个不定心所, “有一阙三”,它只有一项,其余三项是没有的。 “言有一者。谓通三性”,不定心所,不一定好,不好,有善、有恶、也可以无记。以善心在那儿寻伺就是善,无记心寻伺就是无记,恶心在那儿寻伺就是恶。睡眠也分三性,该睡就要睡,那还是善,释迦佛都要睡。
恶作,反悔已作之事。若是行善后反悔,属恶。若是作恶后反悔,属善。故,善恶不定;睡眠,心进入昏...
下面我们再讲另外一个不善心所——恶作(kukkucca)。这里的恶作是巴利的直译,更准确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后悔、追悔、懊恼。它的特点是后悔;作用是追悔已经做的或者没有做的事情,也就是对于他认为应该做的而没有做,这样他感到后悔,或者对于他认为不应该做的他已经做了而感到后悔。这称为追悔,又称为恶作...
不定心所,包括:恶作、睡眠、寻、伺。是善恶不定,不遍于一切心的一个杂类。 四、不定心所 不定心所有四个——恶作、睡眠、寻、伺。所谓“不定”,是针对这一类的总体性质而言,首先是善恶不定,其次也不像遍行心所那样遍于一切心,可以说是一个杂类。
〔广〕云何恶作?谓心变悔为性。谓恶所作故名恶作,此恶作体非即变悔,由先恶所作,后起追悔故,此即以果从因为目,故名恶作。譬如六触处说为先业。此有二位,谓善、不善。于二位中,复各有二。若善位中,先不作善,后起悔心,彼因是善,悔亦是善。若先作恶,后起悔心,彼因不善,悔即是善。若不善...
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
他给正直人存留真智慧,给行为纯正的人作盾牌。为要保守公平人的路,护庇虔敬人的道。 你也必明白仁义、公平、正直,一切的善道。智慧必入你心,你的灵要以知识为美。谋略必护卫你,聪明必保守你,要救你脱离恶道,脱离说乖谬话的人。那等人舍弃正直的路,行走黑暗的道,欢喜作恶,喜爱恶人的乖僻。在他们的道中弯曲,...
忏悔,说明他是个善良人。善良人有时也做错事和坏事,但是做完就后悔,所以忏悔。恶人不存在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