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扬琴,又名“恩施丝弦”,主要流传于恩施市城区镇以及利川、咸丰、宣恩、来凤等周边县市,是土家族地区曲艺中音乐、文学表现力最为丰富的一个曲种。 2008年6月,恩施扬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10月19日,恩施扬琴《镇船石》参加第十...
对恩施扬琴唱腔曲牌的分类、传统唱腔的发展变化规律、扬琴唱腔的结构形式等,作了初步探讨研究,撰写了《浅谈恩施扬琴音乐》一文,附于书首,于1980年3月由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武汉分会、湖北省群众艺术馆内部出版。
恩施扬琴,又名恩施丝弦,清朝后期以湘剧, 南剧, 楚调和民间小调, 器乐曲牌经文人, 乐师糅合而成,主要流行于恩施, 咸丰, 宣恩, 来凤, 利川等地,属湖北地方民间小曲中重要曲种之一。2008年,湖北省恩施市申报恩施扬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恩施扬琴是湖北地区独特的曲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恩施、咸丰、宣恩、来凤、利川等地。以下是关于恩施扬琴的简介:起源与传说:恩施扬琴的形成时代缺乏确切记载,但据艺人传说,它可能在清同治年间从四川或扬州传入。早期习唱者多为文人和坐贾行商,流传范围有限。直到1930年左右,恩施扬琴才逐渐兴盛起来。组织...
恩施扬琴的历史渊源有多种说法:四川艺人张先生传入说:一种观点认为,在清光绪年间,一位来自四川的艺人张先生在恩施县城组织演出并传授技艺时,将扬琴带入了恩施。詹子范父亲带回说:另一种说法是,著名艺人詹子范的父亲在光绪年间担任贵州遵义知府时,因为喜爱琴棋书画,从黔地带回了扬琴,并将其...
《恩施扬琴,闹新房》 湖北省恩施市民族文工团来源:央视网2011年09月07日 13:57 往期 片段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相关稿件视频简介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1年09月07日 13:57 视频简介:
新锐·包涵恩施扬琴代表性传承人,师从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荆楚小曲皇后何忠华先生,代表作品《镇船石》《再访吊脚楼》《闹新房》在多个曲艺比赛中摘获大奖。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与曲艺的意外相逢 你听过恩施扬琴吗?这一极具浓郁地方艺术特色的曲种“恩施...
恩施扬琴,这一源自清同治至光绪年间的艺术瑰宝,以其唱词的高雅与音乐唱腔的优美,流传着“曲唱五更鸡,非友(知音)不玩琴”的美誉。其演唱形式独特,演唱者围桌而坐,不施粉黛,不事张扬;在演唱传统曲目时,按照生、旦、净、末、丑等角色依次献唱,每当情节跌宕或收尾之际,众人齐声帮腔,共同营造氛围。扬琴...
恩施扬琴的发展历程如下:起源与早期发展:恩施扬琴,又名恩施丝弦,最早由时任贵州遵义县令的詹凯先生从贵州引入。詹凯之子詹子范先生精通书画,酷爱曲乐,组成了恩施最早的扬琴班子。清朝后期,恩施扬琴以湘剧、南剧、楚调和民间小调、器乐曲牌经文人、乐师揉合而成。琴社与“堂会”的兴起:扬琴传入恩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