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递铺 [ jí dì pù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jí dì pù ] 金﹑元﹑明代传递文书的驿站。十里或十五里﹑二十五里设一铺,每铺设铺司一人,铺兵四﹑五人至十人。凡遇官府公文至,即行递送,不分昼夜,风雨无阻。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大家还在...
词语解释助手 急递铺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古代含义 在古代(金、元、明等朝代),急递铺是指专门传递文书的驿站。这些驿站按照一定的距离(如十里、十五里或二十五里)设置,每个驿站都配备有铺司一人以及铺兵数人(四至十人)。其主要职责是接收并递送官府公文,无论昼夜、风雨无阻。这些铺兵通过步行或者骑马等方式,将...
明代的“急递铺”则一直坚持着最原始的功能,传递军报与传递朝廷公文信息,也正是因为两者功能的不同,才使得“急递铺”独树一帜,没有被驿站所同化;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在传递公文的对比上,驿站到不了的地方,它能到,驿站能到的地方,它也能到,这极大的促进了明代统治者对“急递铺”的重视程度,也加速了“...
同时,急递铺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外文化和经济的交流。随着急递铺的衰落,元朝社会和政治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也为后来的历史留下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急速铺的发展有利也有弊,急递铺的建立和发展也为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急递铺是中国历史上一项伟大的交通工程,其建设和运营为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明制急递铺一昼夜行三百里,要随即递送,不分昼夜,鸣铃走递。站赤:元朝“驿传”的蒙古语音译,也作“驿站”“站”或“站驿”。为通达边情、布宣号令而设立。元站赤组织庞大,全国遍设站赤,不包括西北诸汗国驿站,计有1500余处。站赤所通,东北达奴儿干,东达高丽,北达吉利吉思(今叶尼塞河上游),西南达乌思藏...
急递铺 急递铺主要任务是运送紧急公文,且急递铺不设车马,赶路全凭个人脚力。《明会典》载:“二十六年定,凡十里设一铺,每铺设铺长一名,铺兵要路十名,于附近有丁力田粮一石五斗之上,二斗之下点充,须要少壮正身。”急递铺名义上的十里一铺,实际上也是依县里的财力物力而定,不过至少一县有一铺,毕竟...
金、元、明三代设有用于传递公文的驿站,称为急递铺。这些驿站每隔十里、十五里、二十五里或更远的距离就设立一处,每个急递铺配备有一名铺司和四到十名铺兵。铺司负责管理驿站事务,铺兵则负责传递文书。急递铺的职责是迅速、安全地递送官府的公文,无论昼夜,无论风雨。在金朝时期,急递铺制度得到...
急递铺是明代开始出现的,而其本身就是专门负责运输一些加急的信件和公文的机构。大家通常会在不少影视剧中看到。前线加急传回来的战报,这些需要继续运输的信件,大都是由驿站负责的。驿站跟急递铺本身也有不同,不能混为一谈。急递铺专司公文,也就是说主要就是运送公文信件。无论驿站还是急递铺,这种运输方式,...
急遞鋪 拼音 jí dì pù 【急递铺】的意思和解释 【急递铺】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驿站。《元史.卷一零一.兵志四》:「元制,设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西游记.第三五回》:「我老孙再不曾住脚,比急递铺的铺兵还甚。」 文章发到手机:微信QQ好友QQ空间新浪微博复制网址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一...
元朝驿站制度中的急递铺是一个专门用于迅速传递文书的机构。其主要特点和作用如下:设立背景与目的:急递铺制度起源于金朝,元世祖忽必烈遵循此制并加以完善。其目的是为了迅速传递文书,满足国家政务和军事上的紧急需求。人员配置与管理:急递铺沿途设置传递铺驿,每铺安排五名铺丁。铺丁需身着装备,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