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评价蔡襄,称其:“翰墨之豪杰”。对于二王书法的学习,不仅影响了蔡襄的整体书法风格,同时,也体现了晋代书法在宋代的地位,尤其是二王书法。同时,二王书法在宋代传播非常的广。之所以传播这么广泛,也与宋朝刻帖盛行有关。蔡襄《思咏帖》全图 蔡襄《思咏帖》局部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思咏帖》是北宋书法家蔡襄的行书代表作之一,创作于皇佑三年(1051年),属于其艺术成熟期的信札作品。此帖以行草笔法写成,内容为与友人的诗文唱和与日常问候,字里行间透露出蔡襄作为儒臣的雅正气质与文人情趣。书札原文:“襄得足下书,极思咏之怀。在杭留两月,今方得出关,历赏剧醉,不可胜计,亦一春...
《思咏帖》书体属草书,共十行,字字独立而笔意暗连,用笔虚灵生动,精妙雅妍。通篇虽不及“茶”、“茗”一字,但其中蕴含的风流倜傥的人物形象,及其游戏茗事的清韵,则真是呼之欲出,袅袅不绝。 【释文】襄得足下书,极思咏之怀。在杭留两月,今方得出关,历赏剧醉,不...
蔡襄《思咏帖》,潇洒劲逸,简约古雅 蔡襄,北宋书法家、文学家,蔡襄的书法端庄谨严,体格恢宏,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蔡襄《思咏帖》,用笔灵活,潇洒恣肆;结体欹正大小,随心所至,一气呵成;章法布局有晋韵,简约古雅之美溢于字里行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蔡襄草书《思咏帖》,作于1051年,纸本,纵29.7厘米,横39.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蔡襄草书《思咏帖》,作于1051年,纸本,纵29.7厘米,横39.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蔡襄草书《思咏帖》,作于1051年,纸本,纵29.7厘米,横39.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蔡襄草书《思咏帖》,作于1051年,纸本,纵...
《思咏帖》书体属草书,共十行,字字独立而笔意暗连,用笔虚灵生动,精妙雅妍。通篇虽不及“茶”、“茗”一字,但其中蕴含的风流倜傥的人物形象,及其游戏茗事的清韵,则真是呼之欲出,袅袅不绝。 蔡襄《思咏帖》云:“大饼极珍物,青瓯微粗,临行匆匆致意,不周悉。”此信是写给冯京的,蔡襄皇佑三年末从故乡应召赴...
蔡襄传世墨迹有《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以及《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墨迹多种,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及鼓山灵源洞楷书“忘归石、”“国师岩”等珍品。 蔡襄《思咏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手札共十行 字字独立而笔意暗...
蔡襄《思咏帖》,丰姿秀媚,气韵温雅 依古轩画廊 03-1417:51 蔡襄《思咏帖》,1051年,纸本,纵29.7厘米,横39.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襄得足下书,极思咏之怀。在杭留两月,今方得出关,历赏剧 醉,不可胜计,亦一春之盛事也。知官下与郡侯情意相通,此固可 乐。唐侯言:王白今岁为游闰所胜,大可怪...
《蔡襄·思咏帖》是2010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曾翔。内容简介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今福建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长期任职于朝廷,为官刚正不阿,颇有政绩,为世所重,死后获赠礼部侍郎,谥忠惠。工楷、行、草、隶,又自创飞白、散草,为“宋四家”之一。其楷书以颜真卿为宗,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