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凡- 下山(思凡-321音乐频道现场版-55期)
《思凡、下山》是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辑,高步云、蒋咏荷 整理,杨荫浏 校订 内容简介 高步云 (1895-1984) 江苏太仓城厢镇西郊街人。又名小泉,昆曲音乐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幼入私塾读书,8岁丧父后学艺,12岁就会50多套曲子,16岁(1911年)先后在合和堂、光裕堂的...
思凡- 下山 (DJ电音版)
昆曲的雅,是“士大夫”阶级赋予昆曲的,它冲淡了昆曲的“俗”,但并没有抹杀昆曲当中的俗文化,譬如《思凡》、《下山》,我们现在看到的剧目名往往题写为《孽海记》,但是根据考证,这两个戏都是“时剧”,并没有什么大才子的作者,它的词句也十分地简单明快。还有《绣襦记·教歌》文学本中中规中矩,并没有什么太大...
思凡、下山 作者: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 编辑/高步云、蒋咏荷 整理/杨荫浏 校订 出版社:音乐出版社 副标题:弦索调“时剧” 出版年:1956-1 页数:29 定价:三角六分 装帧:平装 丛书: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丛刊 统一书号:10019-251 豆瓣评分
因此有“男怕夜奔”之说。《思凡》出自《孽海记》,表现的是小尼姑色空对世俗生活的向 往,渴望离开寺庙,过平民生活的心理活动。因为剧 中的小尼姑手执拂尘,所以,表演者的身段需与手中 的拂尘相结合,同样对演员的即使有较高的要求,是 昆曲旦角难度最高的折子戏,故而有“女怕思凡”之说。
概述思凡下山,戏曲传统剧目,又名《尼姑思凡》。写青年尼姑思慕凡俗生活,私逃下山,途中与另一私逃下山的青年和尚相遇而结合。昆曲一般只演《思凡》《下山》两出,对两人冲破佛教束缚予以同情。
思凡 (根据中国明朝无名氏传本《思凡.双下山》及意大利薄伽丘《十日谈》有关章节改编) 人物:小尼姑色空 小和尚本无 讲解人 表演人等 【此剧的表演形态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舞台处理与演员的即兴发挥,经常游弋于游戏式的虚拟化和理智的闷离效果之间;激情的投入种冷静的旁观交融杂错、在一种诱导与强化并存的氛围中...
古筝「孽海记」(思凡、下山),当昆曲遇上了古筝~ [兔子][兔子][兔子]昆曲《孽海记》是创造于明朝后期的一出剧本,原系弋阳腔,故事来源于嘉靖年间南曲套数《尼姑下山》和北曲套数《僧家记》。借小尼姑色空、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