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和美国,对怛特罗的阐释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激进主义政治思潮,尤其是启发了反资本主义、生态主义和自由恋爱主义这些意识形态。 作为一种世界观、哲学和修行活动,怛特罗一如既往的充满了生命力,许多怛特罗的圣地在今天依旧迎接信徒的朝拜。在当代艺术领域,女性艺术家则通过真实女性的身体来驾驭怛特罗女神,通过女性...
坦特罗,古译为本续,又译为怛特罗、谭崔、密续。梵文tantra,来自词根tan(延伸、延展),词缀tra表示工具。简介 Tantra有经丝、织物、织机、网、体系、组织等含意。至于印度古典《五卷书》中的tantra,则有寓言之意,因而佛教瑜伽行派所说的依他起性中的tantra,便有依属的意思。但就作为流派之名的trantra而言...
怛特罗,这一非传统的信仰形式,自公元6世纪在印度萌芽,一直持续挑战着人类宗教、文化与政治规范。它起源于印度教的湿婆教骷髅派与性力派,逐步在历史的长河中扩散至亚洲多国,直至20世纪,其影响延伸至全球。怛特罗信仰在不同时期的兴起,与印度政治动荡、新王国崛起及反文化运动紧密相关。怛特罗的诞...
怛特罗印度教中向崇拜者传授祭拜技术的经典。又称阿笈摩(Agamas)。 英文名称 Tantra 又称 阿笈摩 所属学科 宗教学 Tantra字义为“以此使知识传播”。《卡弥卡阿笈摩》有言:因为阐明了实在(tattva)和圣言(mantra)的意义,并使人从束缚中获得解脱,所以称为怛特罗。大众的印度教受怛特罗影响很大,影响范围包括家庭及...
怛特罗是继吠陀、史传、修多罗之后出现的印度宗教文献,它具有文备众体、术兼多门的特点,其教法体系具有显著的可操作性或实践性,是公元5至13世纪包括印度教(毗湿奴派、湿婆派、性力派)、佛教(秘密佛教,或称金刚乘佛教、怛特罗佛教)、耆那教等印度宗教普遍采用的经典形式或教法传承...
五怛特罗,梵名Pan~catantra ,意为‘五篇之教训故事’。又称五卷书。为印度古典文学寓言集。梵名Pan~catantra ,意为‘五篇之教训故事’。又称五卷书。为印度古典文学寓言集。以梵文写成,最早之原本已不传,作者与成立年代不详。内容以亲友之聚散离合为中心,由许多譬喻故事组成,假托婆罗门僧侣奉王命担任...
广义上的密教在西方又叫做怛特罗教( Tantrism),狭义的在东方学界通行,就叫密教。现在看来,恒特罗与其说是一个教派,不如说是印度宗教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祟尚神秘身心体验的宗教文化现象,它是佛教与印度教以及其它民间宗教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结果。而且,密教的发端应在怛特罗现象明显出现以前,因而,以怛特...
怛特罗(Tantra)是tanoti“扩大”和trayati“解脱”两字的结合。因此,坦陀罗是一门扩大知觉的科学,使之从局限中解脱出来。瑜伽是坦陀罗的一个分支,不能把瑜伽和坦陀罗分开。两者均来自湿婆神和莎史蒂。知觉和物质不能相互分开,两者相补充就象火和热一样。
怛特罗,佛教专有名词,原意为相续,后转义表示密咒与密教教义,汉译为续、本续或密续。密教中,将因相、性相、果相三相结合统一的教法称为怛特罗。因相指灌顶、三昧耶戒等前行,性相指前行终了后的观法与修行,果相指究竟的证果。此三相结合统一,缺一不可。详解如下:(1) 作怛特罗,指陀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