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从修行方式上看,现代人喜欢独处,与社会及他人隔离,不愿意做事,贪图清净。而古人修行懂得把福报资粮与智慧资粮培养并具足,具备了修行的根本条件;6、过去的人强调见地和行愿,现在的修行人恰恰不注重这两点;7、现代人急于求成,跨过人道而直走佛道,但因没有享受到人生的乐趣而不能完全的“放下”,一旦机缘...
因此遇到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我习惯打坐时就去参,一般都会迎刃而解。二、修行人要通达“五明”。何为“五明”?五明包括:1、声明(语言学):即一切语言文字、声韵学(比如音乐等等)等;2、工巧明(工艺学):即工艺、技术、历算等;3、医方明(医学):即医药学,包括了中医、西医等等;4、因明(天文...
于是,释迦牟尼开始尝试第二种修行方式。二、“我试想修止息禅定。”释迦牟尼经过长久的修行,他终于能停止口鼻的出入息,可人的七窍是相通的,止住口鼻之息后,他感觉呼啸之风自耳中出入。于是,经过许久的尝试,他又靠意念止住了耳朵的出入息。这时,他感受气息在体内乱窜。流到头部感觉像被人拿利剑劈头,流到腹...
人,该怎样修行自己,应该反着来,就是对方越是欺负你,你越是包容,越是伤害你,你越是感恩,因为但凡伤害你的,都是一种洗礼,一定会让你的人生蜕变出一个超凡脱俗的自己,这才是修行,我们要在红尘中炼心,在世上磨练。人生当中的百分之八十的痛苦,源于看不开放不下,只要你放下了,一切都是小事,没有...
山里没有电,也没有网络,每天除了解决温饱的劳作,剩下的时间就是打坐修行了,在清幽的环境下独处,真正修行的人可以去体悟天人合一的境界。有些人虽然也是隐居,不过是“终南捷径”罢了。唐朝著名的高道司马承祯,将内丹修行认为是修炼成仙的一种途径和方法,这对后世丹道修行中外丹转变为内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
一个真正有功夫的人,能静能动,能出能入,有事的时候,他比谁都灵敏;没事的时候,他就如如不动。一个境界高的修行人,能做到不看而看、不听而听、不住而住。不看就是全看,不听就是全听,不住就是全住!还能做到不说而说,所谓不说即是无须说了,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前言 修行的终极归宿,大概就是回归“大道”的开悟状态。但是在最初的阶段,我们总是难免会对修行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模糊概念。就连老子本人在《道德经》中都不得不对这些“悟道”的修者进行概念性的描述,以便后人对于修行的境界产生自己的感悟。原文参考,《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植物无窍,修行难度比动物又增加了一个数量级,那么它们是如何修仙的呢?一种是机缘巧合。相传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灌溉绛珠草,使其得换人形,名唤绛珠仙子。还有一种方式是听经讲道。金鼻白鼠精三百年前在灵山雷音寺听佛念经,最后成精了;妖怪灵感大王本是观音菩萨莲花池里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