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州城址 怀州城址所在的岗岗庙村,位于敖尔盖河河旁谷地内,发源于东北方馒头山的乌苏伊肯河(塔拉宝拉格河),与发源于北方赛汗山下的床金河;在岗岗庙村北汇合后向南流,叫做敖尔盖河(古日古勒台河),下流注入西拉木伦河。城垣平面呈方形,正南北向,城墙全部用土夯筑。东墙保存最好,长524米,残高2至3米...
焦作古称山阳、怀州、河内、怀庆,别名山阳城,因焦家作坊而得名。明属怀庆府(治河内,今沁阳),隶属河南行省。1910年,清政府始置修武县焦作镇。1945年9月8日,焦作解放,建立焦作市,隶属太行区第八专署,11月改为第四专署。1949年5月,太行区第四专署改为新乡专署(驻焦作,1953年3月迁往新乡),辖焦...
州,1、州长,指政治单位的统治者;2、指地方,如故州,郁州,杭州等。 怀州名字寓意活跃、直觉很强、大胆,也寓意为人聪明睿智,富有创新力,能创造美好未来,功成名就。 怀州名字重名率高吗? 在每一亿人口中,约有 14 万人使用怀字; 4 万人使用州字。
唐末五代的“怀州”,治所在河内县(今河南省沁阳市),辖境约当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武陟县、修武县、博爱县、获嘉县等县地。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是洛阳北面重镇。河南
怀州河内郡 怀州河内郡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唐武德二年(619)在济源西南的柏崖城设置怀州,同年设总管府,辖怀、西济、北义、陟四州。次年移治野王城,今河南沁阳。天授元年(690)改为河内郡,乾元元年复名怀州,辖地相当今河南焦作、沁阳、武陟、修武等市县。
怀州,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变迁。最初在北魏时期设立,位于今天的河南省焦作市沁阳,曾名为野王。公元607年,隋炀帝废除怀州,改设河内郡。蒙古时期,怀州成为怀孟路,元朝改称为怀庆。这里在夏朝时为覃怀地,归属冀州,商朝时为鄂侯国,位于畿内。西周时,这里是邘国的领地,也是雍国的西部边缘。春秋...
汉语词典> 怀州 州名。北魏天安二年(公元467年)置。治野王(隋改名河内,今沁阳市)。唐辖境相当今河南焦作、沁阳、武陟、修武、博爱、获嘉等市县地。金天会时改名南怀州,天德时复旧。1257年蒙古改为怀孟路。其地北倚太行,南临黄河,为洛阳北面重镇。唐时史思明进攻洛阳,遣军先据此。
历史知识> 怀州 北魏天安二年(467)置。治野王县(隋改名河内县。今河南沁阳市)。太和十八年(494)废。东魏天平初复置。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北,武陟、博爱二县以西,济源市、秦岭山以东地区。隋大业初改为河内郡。唐初复为怀州。天宝元年(742)又改为河内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怀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焦作、沁阳...
宋代时,这里析置了武德县,但不久后又并入河内县,成为河北西路怀州的一部分。金朝时期,这里成为南怀州的治所。元朝时,这里属于怀孟路,后来改为怀庆路。明朝时期,这里属于怀庆府。民国二年时,废府存县,改为沁阳县,因为位于沁河之北而得名。先后隶属于河南省豫北道、河北道及第四行政督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