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认识不要把它看简单了,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是一生成佛的因缘,就是当生成佛的起点。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念佛自然就得力了,妄念就能大大的减少。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样,我们念起佛来,就容易感应道交。而且,明理的人,往生的品位,也必定能提高。 由此可见,念佛必须明理,明白教理非常重要,千万不可忽视。有人...
第一个,惟念他佛,专注佛境。这个叫净土法门。这个他佛,这个“他”当然指的是心外的、十万亿佛土外的阿弥陀佛。所以,一般来说,只专修事修的,他的所观境就是观察弥陀的相好或者是弥陀的名号,来感应道交。在净土宗的传承当中,以善导大师提倡这个专念他佛最为得力。善导大师强调三业专修:身业,所有的佛都不拜...
“以理服人,以贤为信。”月塘镇围绕“党建引领、夯基惠民”的行动目标,积极探索推进“乡贤+”社会治理模式,充分整合社会力量,设立“公职评理会”,聘请240名“公职评理员”“乡贤”等人员为评理员,依托夕阳红调解队、乡贤调委会成员,发挥他们素质强、品德好、威信高、处事公道的优势,向矛盾纠纷当事人摆事实、讲...
1、观念 观念从通俗意义上来理解,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当中形成的对事物的总体的综合的认识。它一方面反应了客观事儿的不同属性,同时又加上了主观化的理解色彩。所以,正确地理解,观念是人们对事儿主观与客观认识的系统化之集合体。由于人们自身认识的历史性和阶段局限性,就决定了人们的认识...
在相信事相和事实的基础上,还要信理,也就是六信中的第六条。关于应该深信的理之内容,蕅益大师举出了心性无外和事事无碍两个层面。 首先是心性无外,要“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介尔就是一点点,我这一念之心,刚动一个念头,本来是一点点的心,就叫介尔一念。这个介尔一念的心,竖...
- 01 - 一个班上,总会有那么一个寡言少语的人,他习惯独来独往。我们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他不擅长表达自己,但总会见到他一个人行走在校园的里,显得与世界格格不入。G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人,比较孤僻,有时连大笑也会试着憋回去,然后就露出一副咬牙憋笑的滑稽面孔。他是个天才,...
心情不好时,要经常问自己,你有什么想不通?有什么看不惯?如果你觉得不愉快了,就看看窗外,有无限的风光,看看广阔无垠的天空,也学青天不关门。人生没有绝望,只有想不通,人生没有尽头,只有看不透。新念何必理旧梦,一朝一夕皆来生。转个念就是希望,回个头就是来生。
七觉支:就是念、择、进、喜、轻安、定、舍这七法。这七法是三十七道品里边的一部分。三十七道品一共是分七科: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这七科并不是个别独立的,这七科其实是一回事。修学圣道的人,从四念住开始、一直到八正道,这修行的事情才圆满了。所以说七觉支,也就...
这意思是,虽然一切念头,本质上都是合理的,但假如你是依靠思维来判断,那么你认为哪一个念头合理的程度更大,正确的部分更多,更接近于全理,你就会听哪一个的。很多人,喜欢反复思考,以希望获得一个更能说服自己的念头,原因也在于此。你听从了某个念头,就是你与某个念头合一了。这里要留意的是,你本来是...
如果说两个人的相遇是一场缘分,那么后续林婉儿对范闲的无条件信任,就是让范闲安定下来的良药。对于林珙的死,无论是否与范闲有关,林婉儿都是为难的,但是婉儿并没有和范闲大吵大闹,而是选择了相信范闲。对于司理理的事情,还有之前范闲闹出来的一系列闹剧,林婉儿也都表示了绝对的信任。范闲在和各路人马明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