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 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 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 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 的“花”、 “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 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 ,异色...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重点新知:“忆江南”是词牌名。 ★诗句意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红日东升,阳光灿烂,在朝阳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比火还要红;春江水清,波碧,在满地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比蓝草还要绿。 ★意境及意义 ...
唐诗三百首: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以下是无忧考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唐诗三百首: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风景。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
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
1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2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3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
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①忆江南:词牌名。原题下可说三首,这是其第一首。 ②谙:熟悉。 译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可爱晨景道色全新。 1. 这首词描写了? (季节)___(地点)的景色。一句 能不忆江南? 表达了诗人___之情。 2. 我能诗句回宋词吧。 三十二点记能忆,春天江水绿如蓝。 《忆...
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赏析 第一首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全词五句。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唐 白居易 《忆江南》词之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忆江南[yì jiāng nán]: 词牌名。 【引】原名《谢秋娘》,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谓此调系 唐 李德裕 为亡妓 谢秋娘 所作。后因 白居易 词有“能不忆 江南”句改名。又名《江南好》、《春去也》、《望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②谙(音安):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