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患者通常会有以下临床表现: 1.气短。在睡觉和躺下时,会感觉无法深呼吸或者喘不过气来,这时用力或躺下时胸口和肺上会有压迫感,无法深呼吸,只有坐起身才能喘口气。 2.水肿。心衰患者的心脏泵血和排血量会出现减少,此时血液可能会聚集到组织内引起水肿,所以患者通常会有足部、面部浮肿等症状。 3.浑身无力。患者...
冬季气温降低,不仅心衰患者要格外小心,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人群也是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危人群,同样需要警惕。心衰并非老年人“专利” 年轻人也会得 不少人可能会认为,心衰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和年轻人的关系不大。其实并非如此,医生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心衰正在逐渐“年轻化”。来自贵州的赵先生今年...
慢性心衰:目标是长期维持较稳定的正常容量状态,容量控制目标以不出现短期内体重快速增加或无心衰症状和体征加重为准。 限水限盐:急性心衰患者液体摄入量,更应严格控制,尤其是肺淤血、体循环淤血明显者,无明显低血容量因素(大出血、严重脱水、大汗淋漓等)时,每天摄入...
严重心衰发作时患者需要卧床,但在床上也应该被动或者主动进行肢体活动,以防止褥疮和静脉血栓的形成。 心衰患者只要晚上睡觉平躺时不觉得憋气、平时活动不感觉明显的气促,就可以开始运动康复。心衰患者无论在急性发作期还是在病情稳定期,活动的时候都必须注意要量力而行,逐渐增加活...
为了应对挑战,提高心衰防控能力,2017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的指导下启动心衰中心建设。心衰中心的建立极大地规范了心衰诊治流程、促进了心衰患者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GDMT),提升了我国心衰整体诊治水平。近年来,多项大型临床研究证实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SGLT2i)降低心衰住院或心血管死亡复合终点风险,...
心衰患者通常会有以下临床表现: 1.气短。在睡觉和躺下时,会感觉无法深呼吸或者喘不过气来,这时用力或躺下时胸口和肺上会有压迫感,无法深呼吸,只有坐起身才能喘口气。 2.水肿。心衰患者的心脏泵血和排血量会出现减少,此时血液可能会聚集到组织内引起水肿,所以患者通常会有足部、面部浮肿等症状。 3.浑身无力。患者...
(1)洋地黄类药物:最开始用来治疗心衰的药物是洋地黄类药物,洋地黄类药物可以强心,就是增强心肌收缩力,对于心衰患者来说,心脏不能有效泵血了,那么增强心肌收缩力是理所当然的,这类药物用了两百多年,一开始用的很猛,因为它的确能减轻心衰病人的临床症状,减轻水肿,改善生活质量。但随着这类药物的广泛使用、高强度...
二、不可忽视的心衰“易损期” 根据住院急性心衰患者的注册登记统计结果显示,急性心衰患者的院内死亡率达到了2-8%,出院后3个月内死亡率达10-15%,再入院率达20-30%,出院后1年死亡率为20-30%,再入院率更是高达30-50%![2] 因此,在这个背景下,心衰“易损期”作为心衰综合管理的关键环节,越来越受到医学界...
更危险的是,心衰正呈现年轻化趋势。某三甲医院数据显示,40岁以下心衰患者占比已从十年前的8%升至15%。工作压力、肥胖、久坐少动,这些现代生活病正在侵蚀年轻心脏的活力。早期信号:身体发出的“红色警报”心衰的早期症状常被误认为“亚健康”,但以下信号需高度警惕:1. 左心衰竭:肺部“报警”· 呼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