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或肾脏中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功能损害,形成恶性循环[1],最终导致心脏和肾脏的共同损害。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一氧化氮与反应性氧自由基系统的平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炎症、利钠肽系统有关。 其症状可分为心力衰竭症状和肾衰竭症状,通常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端...
当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头晕、心慌、乏力)并发肾功能衰竭症状(水肿、食欲减退、乏力、恶心呕吐)时,或出肾功能衰竭症状并发心力衰竭症状时提示早期心肾综合征。 怎么知道自己患有心肾综合征? 其症状可分为心力衰竭症状和肾衰竭症状,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乏力、水肿等...
CKM综合征被认为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管理需要我们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心脏、肾脏和代谢因素。通过早期筛查、改变生活方式、规律运动、减轻体重、药物治疗以及多学科协作,有效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就可以预防和治疗心-肾-代谢综合征。
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和肾脏其中一个器官的功能性改变导致另一个器官出现急性或慢性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当心脏或肾脏中任一器官发生急、慢性功能异常时,都可能引发另一器官的急、慢性功能异常。• 特点:心肾综合征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随着长寿人口的增加及心和(或)肾功能不全患者存活率的提高,本病的...
心肾综合征治疗 治疗同时兼顾心脏和肾脏,控制心力衰竭时需充分利尿,而有效的血液循环易引起肾脏低灌注导致肾功能恶化,因此维持心脏和肾脏之间的平衡是治疗的关键。 治疗目标 缓解心肾综合征所带来的全身症状,减轻或消除两者的相互影响,延长患者的生命。 药物治疗 ...
心肾综合征一般是心力衰竭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预后显著恶化的临床及病理生理学改变。心肾综合征一般是心肾两个器官中其中一个器官急性或者慢性损害,导致另一个器官受累,
心肾综合征的定义 2005年初,荷兰学者Bongartz等针对心力衰竭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病率显著增加,两种疾病共存时预后显著恶化的临床及病理生理学改变的特点,首次提出了“严重心肾综合征”(severe cardiorenal syndrome, SCRS)的概念,也称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 CRS)。最初对于CRS的定义仅包括由于严重慢性心力衰竭...
关于“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的定义,目前尚无普遍认同的概念,多数学者认为是心脏与肾脏之间存在的、互相影响的病理生理变化,以神经激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轴的激活为中心环节,心脏与肾脏同时发生且互相影响的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心血管系统和肾脏系统功能恶化。发生“心。.. 检查 诊断检查:判...
为什么会得心肾综合征? 潜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心脏和肾脏功能的损害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加重原有单独疾病的症状。 心力衰竭对肾功能的影响:心功能不全时心脏泵血下降导致肾脏灌注不足,进而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长期持续的肾循环障碍导致肾皮质缺血缺氧损伤,低血量状态刺激肾小球旁颗粒细胞分泌肾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