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篇》是北宋的陈抟老祖所作。所谓“心相”,意思是相由心生,但这本书并不是相面之术,而是指点人们认清人性人心,劝人去恶扬善,读之耐人寻味。01 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己机决而能藏,高才早发。处事沉稳,不见慌张的人,一定大器晚成。善于决断,却不急于显露的人,年纪轻轻就能身登高位。02 ...
你的面相,就是你的心相。01 面相,藏着修养 相信无论平时是否听歌的人,都会熟悉一个歌手的名字:韩红。用传统的审美标准来评判,韩红实在算是相貌平平,但很少有人关注到她的外貌,比起颜值,人们更看重的,是她那颗善良的心。2008年汶川地震,韩红第一时间集资百万,亲自组建救援队奔赴灾区实施救援;有的明星...
10、不促成恶事,不嗜爱杀生。 11、听到或遇见事情,心不惊慌。 12、与人约定,不会失信。 13、不轻易改变行持和操守。 14、睡前常静思自己的过失。 15、勇往直前,不担心过去,也不为往事沾沾自喜。 16、不让人产生憎恨心。 17、不文过饰非,不掩饰自己的缺失。 18、为人做事圆融周到。 19、受人惠恩和帮助...
陈抟老祖曾在《心相篇》中写道:“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 心相乃面相的根本,想了解一个人的品性,无需与他深入接触,他的面相自会告诉你。 南宋时,苏州有位员外正为养子富贵说媒,恰逢一僧人化缘,他见富贵面相。 背地里嘱咐员外:“施主,万万不可留此人在身边,他将来定会败光你的家财。” 就这样,...
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士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比曾国藩的《冰鉴》更为大气,颇有止恶扬善之功,读之耐人寻味。今原文加译文呈现,供大家一观。若众粉丝能...
在五代至北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也被称为“陈抟老祖”,创作了一部名为《心相篇》的传世之作。该作品融合了“相由心生”的观念和佛家《因果经》的精髓,与普通的江湖相面术截然不同,比曾国藩的《冰鉴》更为卓越。它具有止恶扬善的功能,读起来引人深思。1、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
陈抟老祖写的《心相篇》,根据你的行为,你对人的态度,就可以知道你是福旺之相还是福薄之人。 陈抟老祖《心相篇》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 人的面貌有善有恶,相貌的根本在于心,命运的善恶从我们现前的心念就可以知道,而...
“心相”是指两个人或事物的内部理念、信仰和情感相互契合。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追求和理想。当我们遇到同样有着相似理念和情感的人时,彼此之间的“心相”就会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这种“心相”让人们在交往中感到亲切和舒适,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心相”还可以指一种心灵上的...
做一个心相佳,面相好的人,这一辈子必有厚福。因为人的命运,终究掌握在自己手中。与其埋怨宿命,不如存善心,修善行。我们都是普通人,当你的心念好了,命运自然就好了 唐代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一切福田,离不开自己的心;能从自己的心田去寻找,是没有得不到感通的。”面相是可以修的,只要内心心存善念...
其意思是说:一个人所表现的外在吉凶相貌、神态,是可以随着这个人的心念转变发生变化的。出处释义 而这种观点,也被我国古代许多相学家所肯定。如宋初的陈抟在《心相篇》中曰:“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斯言虽简,实入伦纲领之妙。”陈抟并据此推出:“未观形貌,先相心田”的学说。清代的陈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