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理论是哲学和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涵盖了人类如何理解自己和他人思想的一系列问题。从它与身心问题的关系到它对伦理学和社会关系的影响,心智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意识和社会互动的本质。尽管对其所有影响尚未达成完全共识,但它是理解人类思维动态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一个基本问题。
成为认知科学建立的先导 - 同时,人类 心智的探秘 且又反了过来 促进西方哲学 - 从语言哲学 向心智哲学 的发展 - 20世纪初 形成的分析哲学 50年代开始人类 心智探秘的 语言哲学 - 7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认知科学的建立 逐渐形成了心智哲学 - 它们是20世纪的 西方哲学的主流 - 心智哲学的建立 - 完成了,哲学的“...
《心智哲学问题新解》,作者:维之,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关于心智哲学问题之学习和思考的心得汇集,由25篇文章组成,内容包括心身问题、心理意识之特性——意向性、“知”的意义与心理意识的本质——问题、自我问题三个方面,这也是心智哲学(心灵哲学)研讨的主要内容。书中作者在心智哲学研究上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新...
心灵哲学中的“心智”(mind)这个概念,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其实它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感知、情感和意志息息相关。简单来说,心智就是那些让我们成为独立个体的认知功能,比如理解、记忆、感觉、情绪体验和决策等。研究心智涉及多个层面,包括它如何运作、它与身体的关系,以及它与外部世界的交互。
心智哲学的成长“语言转向”来自于分析哲学的发展,那么,心智哲学的演化和语言研究的取向是? 1. 引论 心智哲学或心灵哲学(philosophyofmind)是以认知科学为背景,与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有着深刻渊源的哲学理论。它研究人的心智、意识等及其同身体尤其是大脑的关系(徐盛桓2010:30-35)。心智不是物理实体,不能将其物化。
《心智模式问题的哲学概述》 心智模式是苏格兰心理学家肯尼思·克雷克在1943年首次提出的。著名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创立者,美国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学院彼得·圣吉博士将其定义为:根深蒂固存在于人们心中,影响人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诸多假设、成见、逻辑、规则,甚至图像、印象等。他的关于“心智模式”的理论...
《心智哲学核心术语》是2016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 Pete,Mandik。内容简介 《心智哲学核心术语》在结构上分为导读、关键术语、关键学者、关键文本和进一步阅读指导。该书首章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心智哲学这一哲学学科在整个哲学体系中的位置,指出心智哲学对于我们关于实在的思考、我们在实在中的...
心智因果状态与脑神经的动力因果状态作为行动的原因,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心智哲学的研究文献对此类问题众说纷纭。以最小自由能原理为核心的能动推理理论,为动物和人类的心智因果解释提供了新资源。行动的物理解释仅为动力因果解释,戴维森和塞尔强调的基于意向性的心...
心智哲学的新视界和新方法 经过以上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起躁动于母腹的认知科学终于在70年代中期诞生了①。 认知科学的6个来源学科是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诞生以后,这6个学科与认知科学交叉发展,又在各自的学科方向上产生出新的学科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