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传心包自古以来就是急危重症,这时候温热之邪夹杂其他病邪深入,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如痰浊、瘀血等作用于心包络,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神昏谵语、神志异常等征象,逆传心包之证包括西医学的中毒型流感,各种细菌性、病毒性肺炎引起的中毒性肺炎或并发的脑膜...
心包络,简称心包,亦称“膻中”,是心脏外面的包膜,为心脏的外围组织,其上附有脉络,是通行气血的经络,合称心包络。 01 何谓心包络 心包络,简称心包,因其位于两乳之间的膻中穴,故又名膻中,经络学中将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并为表里,故心包络实际属脏的范畴。古代医家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不得受邪,...
心包络病 心包络病是2010年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定义 病邪侵犯心包络,以心痛,心中大热,手心热,面黄,目赤,笑不休,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出处 《中医药学名词》。
心包是心的外膜,附有络脉,是通行气血的道路,合称心包络,一般简称心包。它是心的外卫,有保护心脏的作用。《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邪不能容,容之则心伤,……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热性病高热出现神昏谵妄时,称为邪入心包。手厥阴心...
01脏象之心、心包络 心居于胸中,心包为其宫城,其脉络小肠,而为表里,在体内为脉,开窍于舌。 (一)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 心是人身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中居于首位,所有一切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全是心功能的具体表现,故称“君主之官”,以此来说明心的重要性。
心包是心外面的一层包膜,其实并没有实际的功能含义。但是古人为了能够让心脏和心脏外周的环境之间有一定的区别,所以把心和心系定为了一个体系,然后把心包和胸中对心脏产生影响的组织器官就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心包络这个词是特定的,是一个虚拟的含义。而且心包络这个词出现的比较晚,至少比“心主”出现的晚,...
心包络 心包络,简称心包,亦称“膻中 ”,是心脏外面的包膜,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心包络,简称心包,亦称“膻中”,是心脏外面的包膜,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明·虞抟《医学正传》说:“心包络,实乃裹心之膜,包于心外,故曰心包络。”心居包络之中,《内经》将心包喻为心之宫城。《灵枢·胀论》说:“膻中者,心主之...
心(附心包络)病辨证:心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主导血脉和神明的重要器官。当心脏发生病变时,主要症状表现为心痛、心跳加速以及神志失常。这些症状在中医中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解释,认为心脏病变与心胸、血脉等部位有密切关联。同时,中医还强调对心脏病变的辨别,包括寒热虚实等方面的差异。对于虚证的心脏病变,中医认为...
【心包络】简称“心包”,是心脏的外膜,附有络脉,是通行气血的道路。心包和心都和中枢神经的活动有关,如果外邪侵犯心脏,首先是心包受到影响 ,如临床上急性传染病等因高热引起的神昏谵语,发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称之为“热入心包”,在治疗上就是以“清心”为主,说明心包和心从辨证的角度来看是一致的,只不过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