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下满,证名。胃脘部痞闷胀满的症候。《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伤寒全生集》:“凡心下满,以手按之则散而软者,此虚气也。如不发热者,以木香和中汤主之;若发热者,以小柴胡加枳实姜炒黄连去黄...
心下满-中医术语 心下满,指胃脘间痞闷胀满;若兼有气上逆的感觉,称为“心下逆满”。这是由于中阳受伤,运化失常,以致水饮停于中焦所出现的自觉症状。
“心下满”是一个中医术语,主要用于描述人体的一种病理状态或症状。下面将详细解释这一术语的具体含义及其可能的病因、病机与治法。 一、基本含义 部位解释:在中医理论中,“心下”通常指的是胃脘部,即剑突下至脐上之间的区域。因此,“心下满”可以理解为这个区域的胀满感或不适感。 症状表现:患者可能会感到胃脘...
井主心下满什么意思 井主心下满一般指井穴主要治疗心下胀满的病症,包括心窝部痞满、郁闷等情况。 井穴为五腧穴的一种,而五腧穴与五行对应,主要包括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位。其中井穴主要分布在手指或者脚趾的末端,是经气刚出来的地方,通常有十二个。
心下满者,谓正当心下高起满硬者是也。若不经下后而满,则有吐下之殊;若下后而满,则有结胸痞气之别。一云:实邪留结,则为鞕为痛,名结胸也;虚邪留滞,则为痞满,满而不痛,名虚痞也。经云: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于里,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气。病发于阳者,谓身热恶寒也,应宜...
厥阴病篇(节选)——厥阴伤寒心下满 01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
1,“井主下心满”:指十二经井穴能治心下胀满的疾病。 对应五行而言,十二经井穴属木,在五脏中,肝亦属木。肝应春季,喜条达,恶抑郁,肝脉贯膈,上注肺布胁肋,肝木为病,故心下满。《难经》载井穴用于痞满治疗,因为阴经井穴属木,内应...
井主心下满是指井穴,五行属木,木应肝,邪在肝,肝乘脾(即木克土),故心下满。1、井穴主治肝之疾病 “井主心下满”是指心窝部痞满,郁闷而言。我们的肝脏属于木而主疏泄,肝助胆分泌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以助消化。如果肝失调达而郁结,则肝气横逆可见“心下满”,这个只要取井穴就可以了...
心下痞满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症,临床上常见的辨证分型包括: 1. 实痞: (1) 痰湿中阻证:脘腹痞塞不舒、头晕目眩、呕恶纳呆等,除湿化痰、理气和中,可选用二陈平胃汤加减等药物进行治疗; (2) 饮食内停证:脘腹胀痛、拒按、嗳气、呕吐等,消食和胃、行气消痞,可选用保和丸加减等药物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