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传统“德法共治”创造性转化 促进法治建设 “德法共治”的治理模式,不仅增强了法律的适应性与执行力,也增进了社会和谐与民生福祉,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一大特色与成就。以德礼作为法律根系的观念对当代法治建设具有启发意义:其一,法治建设需要重视道德底蕴的培育,避免陷入法律万能主义的误区;其二,司法实践...
推动在检察实践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礼法并用”就是通过道德规范与法律制度协同运行,共同治理国家与社会,从汉唐的“德主刑辅”“德本刑用”,到明清的“明刑弼教”无不皆然,是一种“德法共治”的
推动在检察实践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礼法并用”就是通过道德规范与法律制度协同运行,共同治理国家与社会,从汉唐的“德主刑辅”“德本刑用”,到明清的“明刑弼教”无不皆然,是一种“德法共治”的
自此以后,“敬天保民”思想成为春秋以后重民思想的源头,而“明德慎罚”思想经过转化,延伸为德法合治、德主刑辅等重要主张,为后世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古代法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孔子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明确将“德”排在“刑”之前。孟子主张“王道论”,倡导实...
总言之,“德法合治”体现了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的辩证思维,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国家治理的深入思考,具有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独特价值。德法共治、德主刑辅给予我们的现代启示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形成了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积淀了深厚的法律文化...
德法共治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合作和协商解决问题,共同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这种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德法共治强调合作和共识。在德法共治中,德国和法国两国政府和其他相关利益方之间形成了一种合作关系,共同制定政策、解决问题。这种合作是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利益,通过协商达成共识,推动治理措施的实施。 德法共治注重权力...
德法共治的例子 德法共治的例子 德法共治是指德国和法国两国在欧洲事务中形成的一种合作模式。这种共治模式不仅体现了两国间的友好关系,也为欧洲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可行的范例。德法共治的成功经验在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经济合作、政治协作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首先,在经济合作方面,德法共治体现在欧元...
4月18日,南辛房村党群服务中心内气氛热烈,“德法共治,共创无讼村居——南辛房村法官工作站、'四德领航'法律服务站启动仪式”在此隆重举行。津南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齐明,津南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桑海燕,葛沽镇人大主席郝印杰,葛沽镇党委副书记马汝玲,葛沽法庭、葛沽司法所、南辛房村相关人员及村民代表齐聚一...
“德法共治”是中华法治文明的精髓 以中华法系为代表的中华法治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人类政治文明百花园中绚丽多彩的东方之花,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深厚文化底蕴。中华法治文明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智慧,独具特色的“德法共治”便是其中的思想精髓。
作为社会调控、国家治理的两种资源,法治强制人的外部行为,德治规范人的内心世界。如果德治不举,人心不稳,法治就会千疮百孔;而法治松弛,惩恶不力,德治也会破堤而溃。因而唯有法德兼治,方能治国平天下。《资治通鉴》中的德法共治理念,体现了中华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辩证思维,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国家治理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