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德楞泰在剧情的较早部分还颇为活跃,但之后却突然消失了。关于德楞泰的去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剧情设定与角色消失 德楞泰原本和图里琛一样,是康熙皇帝的御前带刀侍卫,两人级别相同、职位相同、职能也相同。然而,在剧情的发展过程中,德楞泰的戏份逐渐被减少,最终完全消失。这种消失并非...
说明,鹿园内发生的一切,德楞泰是需要负责任的,再明白一点,就是御前侍卫领班,是必须对康熙帝有可能要去的地方提前排查。他没有提前发现问题,就已经是很大的失职,打了他之后,康熙帝反问他,这里面的人是谁?这时候德楞泰本应该回答康熙帝,可是他却跑到门口把图里琛拉过来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早就知道这里...
德楞泰,伍弥特氏,正黄旗蒙古人,清朝时期的名将。生于1749年,卒于1809年。德楞泰在乾隆年间,多次参与征讨,如金川、石峰堡、台湾等地,皆有建树。经过多次升迁,最终被赐号为继勇巴图鲁。其英勇超群,作战时身先士卒,声望与额勒登保不相上下。在马蹄冈之战中,他力挽狂澜,由败转胜,被誉为奇绩...
德楞泰简介 德楞泰 德楞泰(?—1809),清朝大臣。正黄旗蒙古人。伍弥特氏。字淳堂。 乾隆中,以前锋从征金川、石峰堡、中国台湾,升参领,赐号“继勇巴图鲁”。五十七年(1792),从福康安征廓尔喀,攻克热索桥寨,授副都统。迁护军统领。六十年(1795),随从镇压湖南苗族,执其首领吴半生,授内大臣。嘉庆元年(1796),升御...
注意,这个时候,作为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领班,掌管康熙皇帝行宫戍卫事宜的图里琛和德楞泰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 图里琛,在刚一进入鹿苑,就躲在鹿苑门口解腰带,装作方便,但直到康熙皇帝发现了殿阁里面发生的丑事,图里琛的腰带也没有解开。 图里琛是刚一进入鹿苑就看到了殿阁里面发生的丑事,然后立马装作方便,躲避康...
正所谓没有伤害就没有对比,康熙时期侍卫大内领班有两个,一个是图里琛,一个是德楞泰。 这二位大内侍卫,图里琛就不用多说了,雍正时期升为统领粘杆处的负责人,是雍正真正的心腹。而德楞泰却是原地踏步,还是那个大内侍卫领班,鲜少露面,甚至很多人都认为他消失了。
图里琛最后能混成康熙贴身的大内侍卫总管进而被雍正留任并成为心腹绝对不简单,康熙朝的另外一个大内侍卫总管德楞泰就没有这样的能力。政治智慧出色和对皇权的绝对忠诚这是基本功,嘴严、办事得力、知进退是图里琛在风云诡谲的康熙和雍正两朝的岁月中屹立不倒的重要法宝。俗话说天子无私事,帝王身边最重要的两个人是...
德楞泰,一生功勋卓著,为清朝边疆稳定与国家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五十七年时,德楞泰勇敢地攻克了热索桥贼寨。随后,他担任了副都统衔,图形紫光阁,晋升为副都统,迁护军统领。在六十年,德楞泰跟随福康安征讨湖南苗族,与额勒登保并肩作战。福康安解除了松桃、永绥的围困后,高宗对他表示赞赏,并计划给予不...
德楞泰简介 德楞泰(1749年-1809年),伍弥特氏,字惇堂,正黄旗蒙古人,清朝名将。乾隆中,以前锋、蓝翎长从征金川、石峰堡、台湾,皆有功,累迁参领。德楞泰英勇超伦,战必身先陷阵,名与额勒登保相亚。马蹄冈之战,转败为胜,时称奇绩。既卒,奉诏褒恤,特举是役保障川西数十万生灵,厥功最伟。在军俘获,必详讯省释,...
德楞泰 /Delertei/ 条目作者魏晋 最后更新2023-04-12 浏览272次 (1745~1809) 中国清代将领。字惇堂。 英文名称 Delertei 字 惇堂 出生日期 1745 去世日期 1809 伍弥特氏。正黄旗蒙古人。乾隆十年(1745)出生。乾隆三十五年,因善战常为军队前锋,授蓝翎长。随军征战了金川、石峰堡、台湾,以功升为前锋参领,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