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续的大规模会战中,国军一方面损失大量武器,另一方面快速扩军,民国兵工其年产仅数万步枪的军工产能根本满足不了大规模战争。国产步枪都不够用,不要说全员德械了
首先说清楚,老蒋搞的所谓中央军“德械师”,除了德国钢盔和皮制子弹袋以外,那就没有多少德械。其装备最多的德国武器,其实是20000支德国毛瑟M1932自动手枪。这些部队准确来说,只是德国顾问训练、采用德国7.92*57口径、混用各国武器的杂械师而已,最多只能叫作“德式师”。至于“德式师”所用轻机枪,那更是五...
实际上国军德械师只能算是有了德军的形,并没有德军的魂。而且大多数所谓的德械师其实仅仅是德盔师,除了头上的M35头盔和德国人有一些关系,在其他方面都和此前的国民军队一模一样。真正接受了全套德式装备和德军顾问训练的只有7个师和教导总队。而且德械师在火力水平和武器配置上也和正儿八经的德军步兵师有着较...
在火炮方面,美械师更是占据了绝对优势,每个师编有两个炮兵营,装备75毫米山炮,步兵团则编有三个迫击炮连,装备60毫米迫击炮,并配有大量火箭筒和火焰喷射器,火力配置远超德械师。除了装备优势外,美械师在后勤补给上也远胜于德械师。机动车辆和骡马数量的大幅增加,以及步话机等通讯器材的普及,使得美械师在战场...
德械军的编制在不同层级有着独特的火力配置。从班排连级来看,德军步兵师的班组以通用机枪为战术核心,由 10 人组成,班长自 1941 年后标准武器为 MP38 冲锋枪,每班还有一个 3 人组成的机枪组,除去机枪手和班长,6 人装备 98K 步枪和手榴弹等单兵装备。而德械军步兵班配有一挺捷克造轻机枪,全班 12 人...
上期盘点的是德国在二战后最有名的轻武器制造公司黑克勒&科赫(Heckler & Koch,以下简称HK)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生产的G3系列步枪,其作为世界上最知名的轻武器之一,直到现在还未完全退役。与此同时,德国HK公司也在G3的设计基础上发展出了多型变种武器。
30年代初,国民政府陆续从德国进口武器装备,德国军事顾问团也开始着手对国民党陆军进行整编,军事顾问团团长魏采尔(Georg Wetzell)在陆军中整编出一支配备德式装备的教导队,后来抗战初期的战功赫赫的36师、87师、88师和教导总队等“德械师”均脱胎于此(教导总队等同于师级编制)。继包尔和魏采尔之后,塞克特(Seeckt)和...
除开中央教导总队的德制武器稍微丰富一些(其实,也可以说只有中央教导总队才是真正的德械师),其他3个德械师的标准德式装备配备少,最耀眼的就是那一顶M35头盔,以及若干德式调整师的装备也是一泻千里。比如,其中的87师(属于早期列装的德械师),直到抗战时,师属部队依然缺1个高炮营、1个炮兵营、4个步兵炮...
它实际上并不追求什么全德械,而是通过将编制统一化,至少在师级范围内统一换装制式的枪械,以提升战斗力。当然具体每个师所换装的枪械类型不一样,不过在本师建制内,它能做到步机枪及迫击炮的型号和口径一致,这在当时已经算不错了。而且在调整师的编制中,机枪的装备数量有极大提升,这是相较于其他部队巨大的...